番茄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发生多种病虫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一、番茄晚疫病
(1)、症状识别:番茄晚疫病又名番茄疫病,是番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病害。该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能为害茎和叶柄。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病斑由叶片的主茎蔓延,嫩茎部缢缩腐烂,病部以上枝叶死亡,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1、轮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2、清除病残体,发病季节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3、栽培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物抗病性,浇水易在晴天进行,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后应适时放风排湿,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叉,摘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保证湿度的前提下增加放风量;4、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霜霉疫净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
二、番茄病毒病
(1)、症状识别:该病是病毒引起的病害,在田间主要表现的症状是:花叶、蕨叶、条纹、丛生、卷叶、黄顶。该病害在秋播番茄生长中发生较为严重。
(2)、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杂交品种;2、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3、科学管理,培育壮苗,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病能力;4、防治蚜虫。防止蚜虫传播病毒,可选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5、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可选用40%克毒宝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间隔7-10天,连续2-3次。
三、番茄青枯病
(1)、症状识别: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性维管束组织病害。叶片表现为,初始顶部新叶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发展产生凋萎,接下来才是中部叶片产生凋萎,发病后叶片色泽较淡,呈青枯状。
(2)、‘防治方法:在目前对番茄青枯病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情况下,防治上应抓好下述环节:1、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换种抗耐病高产良种;2、重病田实行轮作;3、加强肥水管理。整治排灌系统,高畦深沟栽培,防止漫灌串灌;4、初果期开始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株随即拔除,收集烧毁,病穴及附近植株淋灌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或扫细800倍液,2次以上,隔7~10天1次,前密后疏,淋透淋足(200~500毫升/株或更多)。
四、番茄灰霉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花和果实,叶片和茎亦可受害。患部呈现水渍状或黄褐色湿腐状,表面长满灰色至灰褐色浓密霉层。
(2)、防治方法:1、注意选育抗耐病高产良种;2、清洁田园,摘除病老叶,妥善处理,切勿随意丢弃;3、防止番茄沾花传病。在沾花时,在番茄灵或2,4-D中加入0.1%的40%施灰乐悬浮剂,使花器沾药,以后在坐果时用浓度为0.1%的40%施灰乐悬浮剂溶液喷果2次,隔7天1次,可预防病害发生;4、发病初期抓紧连续喷药控病,用40%施灰乐悬浮剂1000倍液,和其它防治灰霉病的药剂轮换交替或混合喷施2~3次,间隔7~10天。
五、番茄主要害虫
(2)、 蚜虫、白粉虱:该虫在植株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影响生长,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采用上述防治蚜虫药剂,可用2.5%中保蚜无踪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4%剑诛乳油1000~1500倍液等喷雾。
上一篇: 秋延迟蔬菜育苗要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饲料中的蛋白水平是否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