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国内农机企业由于发展起点低,技术和产品与国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机市场又是个开放的市场,这就使得本土企业一直遭受跨国农机巨头的挤压。
高端农机突围困难重重
我国农机企业利润率一直很低,只有3%~4%;国家对农机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因此高端农机突围困难重重。
又是一年春耕时,田间地头播种忙。恰逢此时,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制定的《2014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于近日下发。这也是国家连续第十年出台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持续刺激下,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03年的35%提高到2012年的57%;同时,我国农机工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
然而,与上述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农业机械自主创新的落后现状。"我国高端农业机械市场几乎被国外巨头垄断,技术差距在30~40年之间。"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些年,国外的技术一直在进步,所以这个差距可能还在扩大。"洪暹国忧心忡忡地说。
诸多因素对农机提出要求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粮食消费总量以年均3%~4%的速度持续增长,而国内粮食产量增长已经无法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粮食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由2008年的7.2%上升到了2012年的12%进口粮食总量达802万吨。
此外,虽然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一直没有放松,但实际情况却是耕地总量在逐渐减少。因此,未来耕地与增长的矛盾会更加尖锐,因此对农业生产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水平与作物产量有直接的关系。据中国农科院统计数据,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分别实现每亩增长53公斤、37公斤和72公斤。
"未来亩产在目前高基数上进一步提高的严峻任务,必将倒逼先进农机的大规模推广和整个农机产业的持续升级。"洪暹国对记者说。
劳动力方面,经历10年快速城镇化之后,当前农业劳动力供给紧张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据了解,在农业主产区东北和新疆,农忙时期雇工甚至需要跨省招聘,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看来,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连片承包经营的发展,都使得市场对农业机械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提高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使用率,将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生产效率,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人均农业产出率。"郑宇洁说。
国内农机与高端市场无缘
2004年,我国出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当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为0.7亿元,到2013年时,补贴已达到217.5亿元。在农机补贴政策刺激下,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2003年的33.5%上升到2012年的57%农机工业产值由2004年的82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3382.4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20%以上。
虽然行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国内农机企业由于发展起点低,技术和产品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在相关试验数据的储备和积累方面仍然落后于国外,基础零部件与国外的差距,则影响了整机的研发水平,而如果都选择国外的基础零部件,则不仅会导致整机成本的上升,而且会像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行业一样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受制于人。"洪暹国说。
此外,国外的农业机械分类较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作物,就有什么样的机械。相比之下,国内农业机械同质化的现象则较为严重。
而农机市场又是个开放的市场,这就使得本土企业一直遭受跨国农机巨头的挤压。
洪暹国告诉记者,目前欧美五大农机企业(迪尔、纽荷兰、爱科、道依茨法尔、克拉斯)、日本的三大农机企业(久保田、洋马、井关)、韩国的三大农机企业(大同、东洋、乐星)等均已在我国建厂,生产热销的大马力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几乎控制了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国内产品,利润率高达20%以上。
同时,由于这些跨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好、使用可靠性高,受到了我国用户欢迎,出现了部分产品获得高额政府补贴,垄断市场的局面。
日本久保田公司生产的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占我国市场的70%以上,2011年其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进入我国农机工业前五名。前几年,由于一些地方补贴向其倾斜,该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下一篇: 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包括那几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