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制约河蟹产业发展有哪些主要因素? 其他水产

制约河蟹产业发展有哪些主要因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制约河蟹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产业自身结构不合理,河蟹产业主要集中在养殖生产环节,由于其上市集中,季节性强,效益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加工水平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仅局限在“醉蟹”.蟹黄包子等初级加工产品上,且量较小,不利于拉动产业的发展。流通服务落后,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产业科技原创力不强;由于持续过度的捕捞,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每况愈下,不同水系间河蟹的盲目引种和苗种无序流动,造成品质混杂与种质退化严重,蟹苗质量不高。河蟹养殖.加工新技术.系列饵料和河蟹专用药等不同程度滞后于产业发展,科技投入不足,后发力不强,产业优势难以进一步显现。
(3)河蟹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活.农业污染等对渔业水域的污染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者养殖技术及蟹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等原因,养殖的河蟹病害多,乱用药.滥用药.违规用药时有发生,河蟹质量安全仍然令人担忧。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如果不能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河蟹产品,河蟹产业将失去市场竞争优势,更谈不上出口创汇。2001年,我国香港发生的所谓江苏“抗生素毒蟹”风波,致使当年江苏省河蟹在国内外市场严重受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产业组织程度低;河蟹生产经营方式以“单打独斗”式的个体养殖户居多,生产经营规模小,龙头企业弱,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名牌产品少。据对江苏某县河蟹养殖情况的调查,该县94%的养殖户是个体养殖,4%以养殖户+公司养殖,2%以养殖户+合作社养殖。这种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技术的提高,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市场。
(5)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不足,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制约着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