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稻田养鱼原理是什么? 其他水产

稻田养鱼原理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稻田养鱼的生态原理  稻田养鱼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鱼,充分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关系,使水稻和鱼都获高产。  稻田生态系统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部分:生物因子由水稻、杂草、光合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水生寡毛类和软体动物组成,非生物因子指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是主体,它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变成化学能贮存起来。与此同时,田间杂草、藻类和光合细菌也在进行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但这些生物不能供作人类食物。单一种稻时,田间杂草被拔出扔掉,浮游生物随排灌水而流失,造成土壤肥力和光能的极大浪费。此外底栖动物和田间昆虫也未被利用,而水稻害虫还威胁着水稻的生长。  在稻田养殖草食性和杂食性鱼时,鱼可取食田间杂草、水稻脚叶、昆虫(包括水稻害虫)、软体动物、水蚯蚓等,滤食性鱼能摄食浮游生物和细菌等。鱼的排泄物中含有多种养分,可作水稻的肥料,鱼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是水生植物的碳源;鱼在水中游动增加了水中溶氧并加速了有机质的分解;杂食性鱼类觅食时对土壤的搅动,起到了松土作用,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另一方面,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鱼的呼吸代谢。因此,稻田养鱼使水稻和鱼彼此受益,水稻产量比未养鱼稻田增加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