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病虫草害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麦田杂草:我县麦田主要优势杂草为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猪秧秧、麦家公、雀麦和节节麦。杂草不仅与小麦争水争肥,而且是一些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特别是对产量影响极大。需及早动手防治,可根据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对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采用56%大惠农30克/亩或2袋奔腾+2袋苯磺隆、或用40%快灭灵2克+10%苯磺隆8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时间: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即3月中旬,拔节后不可再用除草剂以免发生药害。对雀麦、节节麦等单子叶杂草进行冬前除草效果好,亩用3%世玛油悬剂25-30毫升加上专用助剂75-90毫升,或彪虎3克加上专用助剂10克,亩用水量30-40公斤,喷雾均匀。对药时要先用少量水配成母液,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匀后喷雾。或采取人工拔除措施,从能识别杂草开始连续拔除,到小麦抽穗前拔除干净,避免杂草种子落地给来年造成隐患。
2.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根病,地上症状表现是由根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前期症状不明显,小麦抽穗后发病田出现成簇或点片枯白穗。防治措施:已拌种的地块,在小麦返青期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50%多菌灵200克或消蚀灵150-250克,兑水100公斤去掉喷头,对准基部喷施,播种时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地块,亩用30%的三唑酮乳油1公斤随水浇灌。
3.小麦纹枯病:早春小麦返青后随气温升高,纹枯病发展较快,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发展最快,严重地块发生侵茎,主要发生在叶鞘和茎杆上,小麦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逐渐扩大呈云纹状大斑。小麦抽穗后重地块形成白穗。一般来说播种过早、密度大、冬前旺长、偏施氮肥、春季受低温冻害的麦田发病重,春季多雨,田间湿度大利于发病。可在拌种的基础上进行春季防治:麦田除草的同时(3月中旬)加入40%的黑星必克15-20克每亩对水30-50公斤可有效减轻发病。
4.小麦根腐病:以苗期侵染为主,主要症状为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枯死、穗颈枯死等,春季低温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以农业措施为主,小麦返青后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化学防治:发病初期亩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粉锈宁30-40克对水50-60公斤,拔去喷头对准小麦茎基部喷施。
5.小麦红蜘蛛:小麦红蜘蛛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片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干旱、沙薄地发生重。去年冬季干旱利于红蜘蛛的发生,暖冬天气为小麦红蜘蛛发生提供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早春麦田防治的主要害虫。防治指标为200头/尺单行,应注意查治。达标地块结合麦田除草普治一遍,药剂可选用哒螨灵或阿维菌素,选择晴暖无风的天气上午10点以后至下午3点以前用药,此时红蜘蛛爬到植株的叶面上危害,防治效果较好。
6.地下害虫:麦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金针虫、金龟子,其中金针虫危害最重,是防治重点对象。小麦返青后,气温逐渐升高,地下害虫上迁危害,3月中旬至4月上旬危害最重。早春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或发现黄叶、死苗、植株萎蔫的,可判断为地下害虫危害,同时扒开小麦根部检查是否有穿孔或被咬断痕迹,有的还可见到虫体,如金针虫。防治措施:结合浇水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随水冲入田中。对于墒情好的地块可用上述药剂800~1500倍液顺垄浇灌根部。也可撒毒土防治,用辛硫磷1斤拌50斤细砂,黄叶、死苗、植株萎蔫的地块多撒点,雨前进行撒土或撒后浇水防效高。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可根据病虫草发生情况混合用药,杀虫、治病、除草药剂可混合施用达到一喷综防的作用,省工省时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