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田控苗。当水稻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要排水适度晒田。晒田对土壤有效氧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于控制群体的过分发展,促进水稻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培育大穗。尤其是摆秧的水稻根系入土浅,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倒伏,以及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但在水源无保证,天气预报有可能出现夏旱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晒田,避免水稻中后期缺水受旱减产和降低品质。一般掌握粘重田、低洼田重晒;砂质田、高田轻晒;肥田重晒,瘦田轻晒;苗过旺重晒,苗弱轻晒。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
“控苗”是通过控制基蘖肥中的氮肥用量,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在水稻的分蘖中,只有一部分最终成穗、对产量有贡献,称为有效分蘖;而没有最终成穗的,称为无效分蘖。“控苗”的目的就是要控制无效分蘖,提高个体素质和群体质量。通俗地讲,就是对水稻实行“计划生育”,达到“少生优育”的目的。
主要措施: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晒田时应根据不同栽期、不同的土壤类型、水源条件、田间苗情按 “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适时排水晒田。水稻田间苗数达到18-20万时就应及时排水晒田。二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 晒田应按照“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来确定晒田程度,以“下田不陷脚,田间起裂缝,白根地面翻,叶色退淡,叶片挺直”为晒田标准。对苗数足、长势旺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对苗数少、长势弱的田块应轻晒或晾晒;对冷浸下湿田应早排水露田;对保水性差、水源无保障的田块实行晾晒或不晒。晒田时间长短要因天气而定,如晒田期间气温高、空气湿度小,晒田的天数应少些;如气温低、湿度大的阴雨天气,则晒田天数应多些,晒田时间一般控制在5-7天。三是做到及时复水,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晒田后必须立即复水,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对田间秧苗长势差、缺肥的水稻田块晒田后亩追施尿素2-3公斤、钾肥2-2.5公斤作拔节孕穗肥。四、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各项措施落实。晒田控苗是水稻生产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晒田控苗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上一篇: 豆角红斑病的识别要点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 水田旋靶作业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