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什么是诱变育种?其手段主要有哪些? 其他蔬菜

什么是诱变育种?其手段主要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利用物理或化学手段诱发产生遗传变异以选育新品种的技术称为诱变育种。
  诱变的手段主要有:电离射线、各种化学诱变物质、超声波、激光、微波及“极端温度”等处理。在实践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是辐射育种及化学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用物理或化学的诱变剂使诱变对象内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引起性状变异并通过筛选获得符合要求的变异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物理方法:射线(紫外线、X光线、Y射线,中子线),激光微束,离子束,微波,超声波,热力等 化学诱变常用方法: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注射法、施入法和熏蒸法。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移码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FS)、5-溴尿嘧 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 生物方法:空间条件处理诱变,病原微生物诱变,转基因诱变 秋水仙素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的根、茎、种子等器官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药剂,分子式为C22H25O6N。积水仙素是淡黄色粉末,纯品是针状无色结晶性,性极毒,融点为155℃,易溶于水、酒料、氯仿和甲醛中,不易溶解于乙醚、苯。 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形成,使已正常分离的染色体不能拉向两极,同时秋水仙素又抑制细胞板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顿在分裂中期。由于它并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因而造成加倍后的染色体仍处于一个细胞中,导致形成多倍体。处理过后,如用清水洗净秋水仙素的残液,细胞分裂仍可恢复正常。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这句话在中学领域来说应该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查阅相关资料。)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X射线、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化学方法(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亚硝酸、秋水仙素等)。所处理的生物材料必须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组织、器官或生物。处理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间期。(这句话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从“细胞分裂知识”理解。)经处理的生物材料经选择、培育才能获得需要的生物新品种。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出人类需要的生物类型。缺点是必须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 

物理方法:射线(紫外线、X光线、Y射线,中子线),激光微束,离子束,微波,超声波,热力等
化学诱变常用方法: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注射法、施入法和熏蒸法。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移码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FS)、5-溴尿嘧 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

生物方法:空间条件处理诱变,病原微生物诱变,转基因诱变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selection by mutation)在人为的条件下,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突变,从中选择,培育成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新品种。应用较多的是辐射诱变,即用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辐射以及微波辐射等物理因素诱发变异。化学诱变除能引起基因突变外,还具有和辐射相类似的生物学效应,如引起染色体断裂等,常用于处理迟发突变,并对某特定的基因或核酸有选择性作用。化学诱变剂主要有:①烷化剂。这类物质含有1个或多个活跃的烷基,能转移到电子密度较高的分子中去,置换其他分子中的氢原子而使碱基改变。常用的有甲基磺酸乙酯(EMS)、乙烯亚胺(EI)、亚硝基乙基脲烷(NEU)、亚硝基甲基脲烷(NMU)、硫酸二乙酯(DES)等。②核酸碱基类似物。为一类与DNA碱基相类似的化合物。渗入DNA后,可使DNA复制发生配对上的错误。常用的有5-溴尿嘧啶(BU)、5-溴去氧尿核苷(BudR)等。③抗生素。如重氮丝氨酸、丝裂毒素C等,具有破坏DNA和核酸的能力,从而可造成染色体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