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黑星病是在西葫芦种植期容易发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及果实。幼叶初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为褐色或墨色斑,易穿孔;茎上现椭圆形或纵长凹陷黑斑,中部呈龟裂;幼果初生暗褐色凹陷斑,后发育受阻呈畸形果;果病斑多疮痴状,有的龟裂或烂成孔洞,病部分泌出半透明胶质物,后变琥珀块状。湿度大时,各病部表面密生煤色霉层。这种病可以称得上是西葫芦毁灭性病害,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病原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者附着在架材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在种皮内越冬。越冬后土壤中的菌丝,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出分生孢子借风雨在田间传播,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萌发后,长出芽管,主要从植物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直接侵人,也可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雨水、灌水、农事操作或架材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因素:(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5)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或虫伤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低温、高湿、多雨或长期连阴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7)大水漫灌,低温高湿、昼夜温差大,夜间低温、冷凉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7)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8)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棚室栽培的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
(9)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到叶面上,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0)利用嫁接育苗,可防治该病的大发生。
二、化学防治
(一)种子灭菌:
(1)浸种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2)拌种剂:种子重量的0.4%拌种。
(3)保护地:在定植前10天,用硫磺粉2.3g每立方米,加锯末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1夜 。种植期间,在发病初期,用40%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00-250克,连续3-4次,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一、西葫芦黑星病是在西葫芦种植期容易发作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及果实。幼叶初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为褐色或墨色斑,易穿孔;茎上现椭圆形或纵长凹陷黑斑,中部呈龟裂;幼果初生暗褐色凹陷斑,后发育受阻呈畸形果;果病斑多疮痴状,有的龟裂或烂成孔洞,病部分泌出半透明胶质物,后变琥珀块状。湿度大时,各病部表面密生煤色霉层。这种病可以称得上是西葫芦毁灭性病害,危害广泛,难以铲除,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减产可达50%以上,直至绝产。病原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者附着在架材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在种皮内越冬。越冬后土壤中的菌丝,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出分生孢子借风雨在田间传播,成为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萌发后,长出芽管,主要从植物叶片、果实、茎蔓的表皮直接侵人,也可从气孔和伤口侵入。发病后又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靠气流、雨水、灌水、农事操作或架材等传播,进行再侵染。
二、?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穴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7)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8)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棚室栽培的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 (9)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到叶面上,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10)利用嫁接育苗,可防治该病的大发生。 二、化学防治 (一)种子灭菌: (1)浸种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2)拌种剂:种子重量的0.4%拌种。 (3)保护地:在定植前10天,用硫磺粉2.3g每立方米,加锯末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燃后密闭棚室熏1夜 。种植期间,在发病初期,用40%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00-250克,连续3-4次,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1)种子消毒,用55℃温水烫种15分钟,或用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生态防治,推广地膜覆盖和膜下灌水技术。如果是大棚栽培,可在定植前熏蒸消毒,每5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0.13公斤、锯末0.25公斤混合后分放数处,点烧后密闭大棚1天。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00—250克,连续3—4次,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效果较佳。此病属检疫对象,一经发现要立刻防治,以防蔓延。
上一篇: 羊场引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下一篇: 冬枣春季怎样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