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动物临床检查中,被毛及皮肤检查什么/ 兽医兽药

动物临床检查中,被毛及皮肤检查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被毛检查

动物被毛的状态主要根据其光泽、长度、分布状态、清洁度、完整性及与皮肤结合的牢固性进行判断。健康家畜的被毛整洁、平滑而有光泽、生长牢固,禽类的羽毛平顺、富有光泽而美丽。动物换毛有一定季节性,家畜多于每年春秋换毛,而家禽多于每年的秋末换羽。被毛状态与季节、气候、品种、皮肤护理以及饲养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在营养不良和管理粗放时,动物被毛失去光泽,蓬松且长,并常常黏结成团,生长也不牢固,容易拔落。

二、皮肤的检查
主要检查皮肤的目的,在于确定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弹性及其他各种病理变

化。

1、颜色

(1)皮肤苍白(2)皮肤黄染(3)皮肤发绀(4)皮肤的红色斑点及疹块

2、温度

皮肤的温度检查通过手掌或手背触诊进行。最适宜检查皮温的部位为:马属动物的耳、鼻端、颈侧、腹侧及四肢下部;牛、羊为鼻镜、角根、胸侧及四肢下部;猪为鼻盘、耳和四肢;家禽为冠、肉髯及脚爪。正常皮温因动物的种类、年龄、部位、季节和气候不同而有差异。

  3、湿度

皮肤湿度与汗腺分泌状态密切相关。马属动物汗腺最发达,其次为羊、牛、猪、犬和猫,丰富的汗腺分布全身体表,禽类无汗腺。健康动物在安静状态下,汗随出随即蒸发,因而皮肤不干不湿而呈滑润感。反刍动物的鼻镜、猪的鼻盘和犬猫鼻端,由于腺体分泌,经常凉而湿润,表面分布有小而密集的水珠,如干燥或龟裂则为病态的征象。

  5、皮肤肿胀

  皮肤肿胀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呈局部或弥漫性增大,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可以表现为全身性,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肿胀有水肿、气肿、血肿、脓肿、淋巴外渗、疝、骨质增生、肿瘤、淋巴结肿及放线菌肿等。因此,皮肤肿胀不仅反映皮肤本身的疾病,而且是机体许多疾病的表现,在临床检查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除用视诊和触诊检查外,还可通过穿刺检查进行鉴别。

6、皮疹

  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皮疹的种类很多,常见于传染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药物及其他物质所致的过敏反应等。临床上皮疹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和形态特征,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等,同时应注意有无瘙痒、脱屑等。

  7、脱鳞屑

  鳞屑是已剥离或脱落的表皮组织。正常生理情况下,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有少量的皮肤脱屑,一般不易察觉。病理情况下,表皮角质化过程失调,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可形成大量的鳞屑。临床上见于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脂溢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及螨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