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鹅出败病的防治措施

鹅出败病的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鹅出败病。是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为鸡、鸭、鹅等共患传染病,死亡率较高。 

  1。临床症状。最急性的不出现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现为精神不好、羽毛粗乱、体温升至43%以上、离群、闭眼缩头呆立、两翅下垂、不愿意下水、减食或绝食、饮水量增加、下痢较严重、粪便灰黄色或绿色。从口、鼻中流出黏液,呼吸困难,有时曲颈于背后,横卧在地上,兴奋盘旋滚动。最后麻痹、虚脱而死。死亡率高达50%~80%。 

  2。防治。平时要搞好鹅的饲养管理,增强鹅的抗病能力。定期预防注射禽出败菌苗,每年注射3~4次,每只每次注射菌苗2毫升。发现此病时立即隔离。对厩舍要搞好清洁卫生,用5%生石灰或10%漂白粉对鹅舍和用具消毒。对病死鹅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对已与病鹅接触过的鹅群,除消毒外要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3~5天的防疫性治疗,再用菌苗接种。治疗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每次内服0.2克。也可用20%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用量0.5毫升,即每千克体重用0.1克,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12小时1次,直至病症消除。

 此病由巴氏杆菌引起。20日龄以内的小鹅不发生该病,主要见于成年鹅发病,每年5~6月是发病高峰期。最急性型,鹅突然死亡,未见任何症状。急慢性型,病鹅体温升高43C以上,食欲减退,离群,闭目,毛乱,口鼻流粘液,拉黄绿或灰白色稀粪,便中带血,先兴奋不安,曲颈于背,后麻痹而死,死亡率50%~80%。

  其防治方法,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注射禽出败菌苗每次每只2毫升,每年3~4次。二是病鹅立即隔离,鹅舍用具彻底消毒。三是磺胺甲基嘧啶按每千克体重0.2克,1次内服;0.15%土霉素或(20~30)*10-6喹乙醇拌料喂服,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