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植株的所有部位几乎都能发病。叶片发病最初出现许多小型褪绿水浸状圆斑,随病情发展,病斑变为褐色,稍凸起,呈疮痂状。茎部感病会出现褐色条斑,后期病部木栓化,有时纵裂。果实染病,表面出现小的圆形斑,稍隆起,有时病斑连片,表面木栓化、深褐色、疮痂状。
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 播种前先把种子在清水中预浸10—12小时后,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5分钟,捞出后播种。也可用先在52℃温水中浸种30分钟,再移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芽播种。
2、加强管理 实行2—3年轮作;结合深耕,以促进病残体腐烂分解,加速病菌死亡;定植以后注意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雨后注意排水。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和降雨后及时喷洒农药,常用药剂有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或2%多抗霉素8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40%细菌灵8000倍液,重点喷洒病株基部及地表,使药液流入菜心效果为好。每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上一篇: 有机食品认证需要哪些条件?
下一篇: 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发生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