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用什么方法能把花生种子贮藏好? 花生

用什么方法能把花生种子贮藏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贮藏前要将种籽充分晒干,使种籽含水量降到8%以下,以手搓花生,种子能脱皮,齿咬种仁易断为好。而当种籽含水量高于10%时,呼吸作用增强,释放大量热能,易使种子霉烂变质和生虫,因此贮藏前一定要晒干。

2、提高种籽净度,清除杂质及没有发育成熟的批果、病果和破伤的英果。

3、贮藏场地要严格消毒灭菌、防潮,保持通风干燥。

4、贮藏器具以编织袋、麻袋为好,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袋贮藏。塑料袋贮藏种子易造成空气不流通,使种子进行无氧呼吸,种胚中毒,同时呼吸产生的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而使种子发热霉变。

5、花生种子不能与农药、化肥同屋存放,由于大多农药和化肥都有一定的挥发性、腐蚀性,时间一长,对种子的细胞和种胚具有损害作用。

6、贮藏期间要注意勤检查,看种子是否受潮、被虫、鼠危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花生种子安全贮藏。

一是贮藏前要将种子充分晒干,使种子含水量降到8%以下。据试验,种子含水量低于8%时,贮藏十分安全,即使在-25℃时,也不影响发芽力。当种籽含水量高于10%时,呼吸作用增强,释放大量热能,易使种子霉烂变质和生虫。

  二是要提高种子净度,清除杂质及没有发育成熟的秕果,释放大量热能,易使种子霉烂变质和生虫。

  三是对贮藏场地要严格消毒灭菌、防潮、保持库内通风干燥。

  四是贮藏器具以编织袋、麻袋为好,避免用不透气的塑料袋贮藏。塑料袋贮藏种子易造成空气不流通,使种子进行无氧呼吸,种胚中毒,同时呼吸产生的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发,而使种子发热霉变。

  五是花生不能与农药、化肥同仓存放,许多农药和化肥都有一定的挥发性、腐蚀性,对种子的细胞和种胚具有损害作用。

  六是贮藏期间要注意勤检查,看种子是否受潮、被虫、鼠危害以及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是否降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花生种子安全贮藏。

花生种子贮藏技术要点
  总起来说,花生保藏的主要关键在于适时收获(防冻),充分干燥(防冻防热),冷却进仓,低温密闭,播前脱壳。
  (一)适时收获,抓紧干燥
  花生种子收获过早,子粒不饱满,产量低,发芽率也低,而收获太迟,不但容易霉烂变质,而且早熟花生会在田间发芽,晚熟花生还可能受冻。因此花生种子应在成熟适度的前提下,及时收获,以免受冻害丧失生活力。一般晚熟品种应在寒露至霜降之间收获完毕。据生产实践经验,刚收获的荚果一经霜冻就不能发芽。正常情况下,当植株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大部分荚果的果壳硬化、脉纹清晰、海绵组织收缩破裂、种仁子粒饱满、种皮呈现本品种特有光泽时,即可收获。为避免收获时遭受霜冻,晚熟品种收获时要与早霜错开至少3d以上,收获后要及时干燥。
  花生掘起后,应采取全株晾晒,这样不仅干燥快、干燥安全,而且有利于植株中的养分继续向种子转移。在田间晾晒时,可将荚果朝上,植株向下顺垅堆放。也可运到晒场上,堆成南北小长垛,蔓在内,荚果在两侧朝外,晾晒过程中避免雨淋。倘收获时遇到阴雨天气,须将花生荚果上的湿土除去,放在木架上,堆成圆锥形垛,荚果朝里,并留孔隙通风。晾晒7d左右即可将荚果摘下。
  (二)荚果贮藏
  花生荚果贮藏过夏,须将水分控制在9%~10%以下。干燥的荚果在冬季通风降温后,趁低温密闭贮藏。高水分的荚果可用小囤贮存过冬,经过通风干燥后,第2年春暖前再入仓密闭保管。如水分超过15%,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易遭受冻害,必须设法降低水分,才能保藏。
  种用花生一般以荚果贮藏为妥。最好在晒干以后,先摊开通风降温,待气温降至10℃以下时,再入仓贮藏,以防止早期入仓发热。花生入仓初期,尚未完成后熟,呼吸强度大,须注意通风降温,否则可能造成闷仓闷垛的异常情况,严重影响发芽率。又在次年播种前,不宜脱壳过早,否则会影响发芽率,一般应在播种前10d方脱壳。
  留种花生荚果最好用袋装法贮藏,剔除破损及嫩粒,水分在9%~10%以内,堆垛温度不宜超过25℃。如进行短期保藏,可采用散装贮藏,堆内设置通气筒,堆高不超过2m(不论脱壳与否,均不耐压)。
  从安全贮藏角度看,用荚果贮藏具有许多优越性:种子有荚壳保护,不易被虫霉为害;荚果组织疏松,一经晒干,不易吸潮,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较小,生活力可以保持较久;对检查和播种前的选种工作较为方便,特别是鉴定种子的品种纯度和真实性等。其惟一缺点就是体积较大,比用种仁贮藏需多占仓容2倍以上。
  (三)种仁贮藏
  作为食用或工业用的花生,一般都以种仁(花生米)贮藏。须待荚果干燥后再行脱壳。脱壳后的种仁如水分在10%以下,可贮藏过冬,如水分在9%以下能贮藏到次年春末;如果要度过次夏必须降至8%以下,同时种温控制在25℃以下。据山东省经验,花生仁安全贮藏的临界水分和温度如表2。在贮藏期间如检查出水分或温度超过临界标准太大,就须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