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特性开展疫病预防工作?

猪蓝耳病病毒的抵抗力如何,我们怎样利用这些特性开展疫病预防工作?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通常情况下PRRSV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

  PRRSV在-20℃时长期稳定;20℃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1~6天;4℃一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90%,但是在一个月内仍可检测到低滴度的感染性病毒;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37℃ 3~24小时、56℃ 6~20分钟。

  PRRSV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

  PRRSV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是在pH低于6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

  PRRSV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病毒囊膜被破坏,失去感染性。

  因此,针对病毒的以上特性,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

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提倡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防控,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养猪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冬天既要注意猪舍的保暖,又要注意通风。夏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有条件的农户提倡规模化饲养。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闲杂人员不得进出。二是科学免疫。免疫是预防各种疫病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目前需要免疫的疫苗种类很多,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况下,商品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 mL;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1个月前进行1次加强免疫,剂量为4mL;种公猪在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剂量为4mL。在免疫过程中,要使用农业部批准生产或使用的疫苗,还要规范免疫操作。三是药物预防。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四是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五是规范补栏。要选择从没有疫情的地方购进仔猪,同时,购买前要查看检疫证明,购买后一定要隔离饲养两周以上,体温正常再混群饲养。六是报告疫情。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并立即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处理。七是不宰、不食病死猪。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贩卖病、死猪,也不能屠宰病死猪自食,坚决做到对病死猪不流通、不宰杀、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