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生空秆的原因
玉米空秆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遗传原因;二是因果穗发育时期体内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或营养失调而形成。过度密植,不考虑茬口、地力、施肥水平和品种特性,留苗过多,密度过高,田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玉米个体发育不良,使空秆率增加。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播种过早、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盖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都会造成幼苗参差不齐,长势强弱不一,这样势必造成大苗欺小苗;苗大的根深叶茂,生长旺盛,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肥水供应不能满足玉米生育的需求,玉米雌穗分化一般在出苗后60天,此时土壤中如果缺乏足够的、全面的营养以及充足的水分供给,会导致玉米发育不良,植株瘦小叶黄,光合面积小,叶片制造有机物就少,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需求,空秆增加。气候条件的影响,不良气候条件(干旱、雨水过多)会增加空秆率,玉米在拔节后,正处在穗分化阶段,此时干旱,根系瘦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雌穗发育受影响;雨水过多,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吸收力减弱,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一)选用良种。如果玉米种子内在因素有问题,在播种以后,就无法防治空秆,势必造成减产。所以,一定要把好选种关。目前,适合各地种植的玉米杂交良种很多,应良中选优,到信誉好的种子部门购买,不能贪图便宜,购买劣质种甚至假种。
(二)合理密植。玉米种植密度应因地、因肥、因种而定,不可过稀。要保证玉米植株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玉米棒三叶对光照的要求。种植方式最好采用宽窄行。
(三)加强玉米生育期内的管理。如及时间苗、定苗、选留壮苗;搞好中耕除草;认真防治病虫害;增施肥料,尤其是土壤肥力低的田块,应重视基肥,追肥应前重后轻,氮、磷、钾配合,还应适当施微肥,每亩施硫酸锌0.5~1千克;合理灌水,苗期控制浇水,拔节后适时适量灌水等。
(四)实行人工辅助授粉。在开花前,可隔行去雄,苞叶过长的可剪去顶端3~7厘米,使花丝早出,增加授粉机会。
(五)追施幼穗分化肥和攻穗肥。时间在植株生长发育进入雌穗坐胎和抽穗前5~7天,以养好穗胎。
造成玉米空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种子质量低劣,田间肥水管理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和气候因素等。预防空秆就要采取相应措施,购买优良品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进行合理密植,加强人工辅助授粉等。
上一篇: "病有所医"如何实现?
下一篇: 医保创新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