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农业国际化挑战迫切需要实施竞争性发展战略(见本报9月3日《县域经济》周刊)。实施农业竞争性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在近期应着力解决下述关键问题。
首先要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近期要抓紧改革目前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内外贸脱节,管理部门职能重叠、管理环节过多的农业管理体制。针对我国农业进入国际化阶段,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的新形势,统一设计和部署农业管理体制。要在明确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加强中央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的职能,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对外贸易一体化管理体制。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法规体系,将农业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加紧清理和调整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业法规体系。还要借鉴和利用有关国际农业法规保护和支持我国农业的发展。
其次要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这种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有:第一,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要着力培育农民自发兴办的各类流通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二,建立和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市场价格协调与行业管理,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应诉,贸易纠纷处理,建立农产品贸易风险防范机制等。第三,改善政策环境,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重组与技术改造,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要鼓励建立大粮商、畜牧商、食品加工商等农产品大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第三要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购销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加强内、外贸协作;重点抓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第四要加强农业国内支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框架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不是要减少对农业的支持,而是要强化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补贴方向和支持结构,由现在补贴流通环节,转向补贴农产品生产者,把农业国内支持的重点转到提高农业竞争力上。一是加大对农业科研、推广、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绿箱政策”的支持力度。应设立专项育种科研支持基金;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病虫害防疫防治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支持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今后政策调整的重点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改革粮食补贴结构,提高补贴效率。通过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储备体系,保护中部主产区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的利益。三是加快税费改革步伐,减轻农民负担。这是现阶段对农民最大、最直接的补贴,也是应对农业国际化竞争的根本性措施。
第五要建立农业产业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要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机制,限制主要敏感农产品的过度进口;坚决打击和防范农产品走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对反倾销应诉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技术支持。
第六要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一是按照出口贸易“零税率"的国际惯例,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增值税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建立和完善以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为重点的农产品出口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业务有机结合;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等活动,保证和维护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扶持有基础、有潜力的地区和农产品外贸骨干企业,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优质名牌产品。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支持和服务体系;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标准,发布供出口企业参考的国际标准;全面实施农产品出口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出口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是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尤其是优势产业的集聚过程,从而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体制创新的重要举措。农业国际化竞争,它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农业经营体制的竞争。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体制,提高了我国农业组织化程度,这为我国农业跻身国际市场、参与农业国际化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促进农业产业链形成一体化经营,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
只有走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路子。
上一篇: 如何健康的养殖黑鱼?
下一篇: 百合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