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鼎点金刚钻有哪些习性? 其他

鼎点金刚钻有哪些习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鼎点金刚钻有哪些习性?

鼎点金刚钻 拉丁学名: Earias cupreoviridis Walker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夜蛾科 天敌: 主要危害作物: 棉花、冬寒菜、蜀葵、苘麻、红麻、向日葵等。

生物学特征

河北、河南、山西、四川、湖北1年生4~6代,以4代为主,江苏、贵州以5代为主,湖南、江西以6代为主,以蛹在棉秸枯铃、枯枝落叶、土缝、地边草丛、晒场附近及籽棉仓库等处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在棉叶背面及花蕾苞叶上,夜晚开始活动,2~5时最为活跃,交配产卵多在夜间进行,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日均温22.9℃,卵期5.5天,产卵历期15天,幼虫期18.9天,蛹期12.6天,成虫期9.8天。该虫一生可产卵542粒,把卵产在棉株顶心和上部果枝尖端嫩叶和幼蕾苞叶上。

生活习性

鼎点金刚钻在安徽一年发生四至五代,以蛹在茧虫过冬,过冬茧多附着在棉秸的枯玲、玲壳及残枝落叶上。翌年4、5月开始羽化。在安庆地区各代成虫产卵盛期分别是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第一代主要在棉葵、蜀葵、木槿上产卵繁殖,从第二代期大部迁入棉田,以7、8、9月危害最重。在棉田可危害至10月,随后过冬。成虫白天隐藏于叶背,,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散产,在棉花现蕾前,多产于棉株顶部嫩叶上,结铃期则主要产于棉株上部的顶心及果枝尖端。每雌能产卵60-210粒。卵期4-5天。幼虫先蛀食棉株嫩头,2天后使棉株嫩头变黑、枯萎。幼虫长大可转移危害蕾、花、铃多从基部蛀入,取食纤维和棉籽;危害小铃,多使其脱落;危害大铃,只蛀食一部分,虽不致使脱落,但能导致烂铃或造成僵瓣。二至三龄幼虫转移危害的习性最强,幼虫一生可危害蕾、铃8-9个。幼虫多数四龄,幼虫期13-20天。老熟幼虫多选择在蕾、铃苞叶内结茧化蛹,蛹期6-9天。金刚钻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重。在现蕾早、生长茂密的棉田危害也重。

翠纹金刚钻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四至五代,长江以北各种虫态均不能越冬。迁入棉田的使其比鼎点金刚钻晚,7月中下旬才开始在棉田见到幼虫。在南方可终年繁殖。其他习性与鼎点金刚钻相似,唯成虫产卵较量少。

防治方法

(1)冬季结合红铃虫越冬防治,处理棉秸上的枯铃、枯枝、落叶及仓库内越冬虫茧,早春在棉田附近种植冬寒菜、蜀葵、黄秋葵等诱集植物,集中杀灭。

(2)当百株有卵15~20粒或嫩头受害率达3%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氧乐氰乳油2000倍液,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400倍液,25%杀虫脒乳油400倍液。现蕾前应着重喷嫩头,现蕾后应着重喷棉株上、中部。或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撒2.5%敌百虫粉杀蛾,每亩用药1-1.5公斤。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50kg。此外也可用80%敌敌畏乳油80ml,对水2kg,拌细土20kg,于傍晚撒在已封行的棉田中。

(3)人工诱杀:利用成虫喜在锦葵、蜀葵等植物上产卵后集中销毁。还可用黑光灯和杨树枝诱蛾。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黄昏时开始活动,取食胡萝卜、向日葵、玉米雄穗等处的花蜜并交尾。成虫主要产卵于棉株顶部嫩叶上(蕾期)以及顶心、果枝顶端(花铃期),产卵历期为3~9天。

幼虫一般有5个龄期,每个龄期2~3天。初孵幼虫主要取食棉花嫩头、嫩叶,稍大即蛀食花、蕾和幼铃。幼虫可吐丝下垂转移为害,尤以三龄前转移频繁,、取食量虽少,但破坏性很大,兰龄以后的活动范围较小,食量大,但破坏性反而小。老熟后多选择蕾、铃、苞叶内化蛹,也有少数在棉叶背面和烂铃缝隙间化蛹的。幼虫一生可为害20多个花蕾。幼铃被害后虽不脱落,但因纤维被害而降低了产量和品质,且许多病菌易从蛀孔侵入造成烂铃。金刚钻的蛀孔多位于蕾铃基部,一般要比红铃虫的蛀孔大,又比棉铃虫、玉米螟的蛀孔小,在蛀孔的四周堆集有黑色虫粪,这是识别其为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