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为什么说科学放风是调控日光温室环境平衡的主要措施 其他蔬菜

为什么说科学放风是调控日光温室环境平衡的主要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通风的作用 ①降温 不管是秋延迟还是冬春茬栽培,中午时分温室内气温可高达40℃以上。这时植物体内各种合成分解酶、辅酶均失去活性,作物代谢作用停止,光合作用停止,无物质生成。如高温时间过长,植物局部会受到热伤害,甚至导致整株作物死亡。此时需要通风,降低温室内的温度。植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②降湿 早晨揭帘前温度低,会增加空气湿度;白天温度较高,土壤和作物蒸腾量大,使温室内湿度增加,作物表面结露。温室覆盖物表面水珠凝结下滴以及室内产生雾霭等常使作物表面沾湿,易发生多种病,因此应及时通风、排湿。一般作物,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保持在60%左右为宜。 ③调节温室内气体平衡 对作物喷施的农药会分解出有害气体,所施粪肥会释放氨气,质量不好的地膜、棚膜还会释放出乙烯气体,这些有害气体都会危害蔬菜,应及时排出温室使新鲜空气进入温室。同时温室通风能使二氧化碳平衡,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2)通风的方法 苗期先通小风后通大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在15℃左右。定植前低温炼苗可起矮化植株作用,防止花打顶。在结果盛期的晴天主要控制温度,温度在16℃时,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温度在18℃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5%。随着温度的升高,湿度则降低。白天上午温度达到30℃时,开始通风;下午温度达到20℃左右时,通小风;温度降为13℃时,关闭通风口。一般规律是:阳光充足时,室内温度每小时可升温7℃~10℃。从傍晚至上半夜是蔬菜养分转化和运输的主要时期,此时温度以18℃~20℃最为适宜;下半夜作物呼吸作用强,养分消耗较多,温度控制在13℃~15℃,以减少呼吸作用。阴天主要是在保温的情况下控制湿度。早晨通风半小时左右,而后盖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