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浸烂泥田多分布在山区谷地和丘陵低洼地带,是我国 主要低产水田之一,已成为该地区水稻增产的重要障碍。这 些田长期受冷水浸溃,终年水温、土温都低,一般光照较短,有 效养分少,土烂泥深,水稻根扎不牢,还有硫酸亚铁和硫化氢 一类对水稻根系生长有毒害作用的还原性物质,影响水稻生长。
冷浸烂泥田水稻产量低,其根本原因是缺少水稻根系健 壮生长的土壤环境条件。要提高冷浸烂泥田水稻单产,就要 采取综合措施,清除或减轻制约产量的土壤环境因素,提高耕 地基础地力等级。也就是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土壤的 通透性,促进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加速有毒物质的分解,并 注意增加养地作物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 力。
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水利改良,切断冷浸水源这是改造冷浸烂泥田的一 项根本性措施,也是充分发挥其他改良措施效果的前提条件。 在切断冷浸田的冷浸水源时,应在稻田的冷浸水源方向开沟, 将其排出田外;要排灌渠系分开,避免串排串灌。对土质黏重 的稻田,可以采用明沟与暗沟排水相结合的方法。
2、暗沟沟距 可因土壤质地而异。土质黏重的,暗沟沟距可适度缩小。开 沟后地下水位降低,使土壤通气状况改善,这对于促进还原性 的化合物氧化,消除有毒物质危害,提高土温,增强微生物活 动,增加有效养分,促进水稻根系生长都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 种公猪睾丸炎怎么治疗?
下一篇: 沼气池大出料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