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是影响稻谷品质和稻谷产量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品种是关键。不同的水稻品种的遗传基因不同,决定了稻米的粒形、淀粉性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的差异及对栽培技术措施要求。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中对米质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光照,特别是灌浆期的温度和光照。一般灌浆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温度适宜,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如果在这段时期遇到阴雨天气过多,光照不足,或温度过高,昼夜温差小,将会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品质
3、栽培技术。不同的栽培措施对同一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米质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施肥、栽植密度和水浆管理。施肥技术对米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施氮肥的米质最差,配施钾肥和磷肥都可提高米质和产量,并随钾肥和磷肥施量的增加效果越显著;同时,增施有机肥也可提高米质。
4、收获与晾晒。水稻收获过早,未成熟的青粒较多,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收获过晚,成熟粒反复吸水干燥,起米粒会出现裂痕,加工时易断裂,影响加工品质。因此,优质稻的最佳收获时期是谷粒90—95%黄熟,具体根据品种的落粒性、穗型大小、田间密度、抽穗整齐度而定。优质稻的晾晒要求循序渐进,防止在晾晒过程中受雨淋。
5、储藏与加工。稻谷的储藏措施也会影响加工和食味品质,一般稻谷收获后要求储藏3个月后再加工,储藏的目的是完成后熟,使谷粒的水份扩散均匀,从而提高整精米率。加工设备和工艺也会影响加工和外观品质,因而加工企业必须选择合适加工设备和工艺。
上一篇: 草莓移栽后 如何提高成活率?
下一篇: 苹果树对土壤条件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