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谷子 > 各地粟文化主要有哪些? 谷子

各地粟文化主要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中国粟文化研究》一书对于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它将分散在历史学、人类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等各学科的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集成,首次从物质、精神、制度和生态四个层面全面挖掘了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明了粟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首次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方面分析了传统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提出了企业、政府等多主体参与的粟文化传承与发展途径。这些内容和观点颇具创新性。当然,相对于粟文化这一博大精深的课题来说,该书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配伍原则,祖国医学素来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国人几千年来一直把谷物当作主食,被证明是符合养生之道的。然而,在西方文化大肆入侵的时代潮流之下,小米逐渐沦为一种“杂粮”,成为国人在吃腻了精米白面之后的一种调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日益增多,很大程度上是东方民族饮食西方化的必然结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韩国人“身土不二”的策略启示我们,恢复“五谷为养”的优良饮食传统,是国民健康的不二选择。当今时代是一个符号经济时代,要使粟重新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必须通过文化引领,创造需求,培育需求,打造品牌。大力宣传粟文化,把文化元素注入五谷杂粮之中,满足人们的口福、眼福,既是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绝非单纯地出自几位学者的兴趣,更是实践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项关系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大课题,对粟文化的研究需要协调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参与,将考古学、农学、植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历史学、经济地理、民族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多学科的整合研究。我相信,粟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必将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