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菌源是否一致?防治方案一样吗?
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很少发生在叶鞘及茎秆上。夏孢子堆圆形至长椭圆形,桔红色,比秆锈病小,较条锈病大,呈不规则散生,在初生夏孢子堆周围有时产生数个次生的夏孢子堆,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桔黄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圆形或长椭圆形,黑色,扁平,排列散乱,但成熟时不破裂。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叶锈病菌是一种多孢型转主寄生的病菌。防治方法 主要靠种植抗病品种,辅之以药剂防治和栽培防病。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及穗部。苗期染病,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用手触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锈粉。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不好鉴别。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具体防治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两种锈病菌源,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都有区别,但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均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上一篇: 核桃的贮藏特点是什么?
下一篇: 加速推广甜菜单胚型品种的必要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