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农业防治方法:
①秋季翻耕棉田、菜田,冬季或早春灌水,消灭或压低越冬蛹数量。
②成虫发生朋,利用高压汞灯、杨树枝把、蜜源植物诱杀成虫。
③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枝,及时打项,打叉,能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注意摘除虫果,捕拿幼虫,以压低虫口。
④菜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能减少棉铃虫在蔬菜上的产卵量。
⑤合理搭配蔬菜品种,避开棉铃虫危害期。
(2)生物防治;
①棉铃虫的天敌很多,常见的有瓢虫、草蚌、赤眼蜂等,应加以保护利用,或入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棉铃虫。
②在棉铃虫卵高峰期前后,喷洒1~2次苏云金杆菌或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能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
(3)化学防治:
①化学农药防治的关键是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虫初龄阶段,进行喷药防治。如果发生期较一致,在卵高峰期喷一次药,隔2~3天再喷一次就能基本控制危害。
②选用菊酯类农药,如5%来福灵乳油、2.5%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2000~3000倍液,或ZI%灭杀毙乳油30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9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
③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不要单一、连续使用某一品种。各种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能延缓棉铃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种植抗虫棉可有效控制二代棉铃虫发生危害,减轻三、四代虫口基数。
(2)农业防治冬春深耕、灌水消灭越冬蛹。幼虫高峰期结合整枝打杈摘除虫卵,或杨树枝把、黑光灯诱集成蛾,降低卵、虫数量。
(3)生物防治喷施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及核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危害,且对天敌安全。
(4)化学防治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60毫升/亩喷雾防治;三代棉铃虫可用40%辛硫磷乳油50~100毫升/亩、40%丙溴磷乳油100~150毫升/亩等喷雾防治;四代棉铃虫一般危害不大,可酌情防治。
棉铃虫
防治策略
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压低越冬基数,坚持系统调查和监测,控制一代发生量;保护利用天敌,科学合理用药,控制二、三代密度。
农业技术措施
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基数。秋季棉铃虫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农田,进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坏越冬场所,提高越冬死亡率,减少第一代发生量。
优化作物布局,避免邻作棉铃虫的迁移和繁殖,在棉田田边、渠埂点种玉米诱集带,选用早熟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专人抽打心叶,消灭成虫,减少虫源。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天敌,有利于棉田生态的改善。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控制棉田后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长,可降低棉铃虫危害。在棉铃虫成虫产卵期使用2%过磷酸钙浸出液叶面喷施,既有叶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量。适时打顶整枝,并将枝叶带出田外销毁,可将棉铃虫卵和幼虫消灭,压低棉铃虫在棉田的发生量。
棉铃虫
诱杀棉铃虫
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和白天在杨枝把内隐藏的特点,在成虫羽化、产卵时,在棉田摆放杨枝把诱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
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蛾具有诱杀棉铃虫数量大,对天敌杀伤小的特点,宜在棉铃虫重发区和羽化高峰期使用。
防治方法
当棉田棉铃虫百株虫率一代为5~10头、二代为15~20头、三代25头时可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挑治为主,严禁盲目全面施药。
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可喷棉株四周。
棉铃虫的防治应以生物性农药或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为主。棉铃虫发生较重地块,在产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前,局部喷洒拉维因、卡死克、赛丹、BT制剂等防治。关键是抓住防治时期。棉铃虫
防治试验
试验地点:莱州市明波银杏研究所苗圃(莱州市店子镇东尹家村北)。
试验方法:三种处理,四种农药。三种处理为800倍、1000倍、1500倍液;四种农药,分别取两种混用,共试株数分别435(17.4m2)对照数相同,在幼虫危害期喷雾防治作对照观察。
试验材料: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5%高效顺反式氯氰菊酯乳油。25%强杀净乳油。
试验原理:DDV乳剂可胃毒、触杀作用,氧化乐果有内吸作用。二者结合可提高药效;5%高效反式氯氰菊酯乳油具有强烈的胃毒、触杀、拒食作用,25%强杀净乳油具有内吸、触杀、胃毒作用,二者皆为近年成面世的新农药。棉铃虫对于以前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极强,而且虫龄混杂,发育不整齐。根据虫生物学特性及四种农药性能,分别采取两种混用以提高药效。
上一篇: 娃娃菜能不能育苗移栽?
下一篇: 《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共多少章多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