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白枯病怎么治理? 水稻

水稻白枯病怎么治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白枯病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病株残留,加强病草管理。带病稻草不能带进大田。(2)种子处理:选用健康无病种子,并搞好药剂浸种。80%402抗菌剂2000倍浸种2天,还可用3%中生菌素600倍液,浸种2天后,催芽播种。(3)严禁稻田间串灌、漫灌,防止稻田受淹。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放出积水保持湿润状态。防止病菌随水扩散。(4)、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首先要控制发病中心,防治向外扩展,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兑水50公斤,也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防效明显提高。也可用3%克菌康(中生菌素)800倍液喷雾。或用菌毒清500倍液喷洒。对常发病田块,在苗床就要喷药防治。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不从病区引种;

2、采用药剂防治;

3、选用抗病品种;

4、严格处理病稻草;

5、狠抓秧田的防病.;

6、加强肥水管理.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是基础,在减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种子处理和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重点抓好秧田期间的水浆管理和药剂防治。  

1、加强检疫工作。查清病区与无病区。调运种子时必须检疫,无病区不得引进病区种子,以控制病害传播与蔓延。  

2、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育和推广种植抗耐品种是经济、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如中丝2号、象牙粘、美香粘2号,杂交稻中有协优6号等。  

3、培育壮秧。一是搞好种子处理,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85%强氯精(三氯异氰脲酸)粉剂、浸种灵乳油等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催芽、播种。二是选择远离房屋、草堆、场地而且地势较高、排灌方便的田块育秧;晚稻秧田块不要靠近早稻田;不要用上年发病的杂交水稻田做秧田。提倡湿润育秧、通气育秧。在病区,可用25%叶青双200倍液,在秧苗三叶期及移栽前2—3天各喷一次。  

4、肥水管理。在施肥上应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巧施穗公;要氮、磷、钾肥综合施用,以增强植株抗病力。要做好渠系配套,排灌分家,浅水勤灌,适期晒田,严防深灌、浸灌和串灌。  

5、药剂防治。施药应根据田间病情调查及预测趋势,重点在于秧苗期喷药保护和大田期封锁发病中心。暴风雨、台风及洪涝之后应立即喷药。

常用的药剂有:  

①叶青双(又称叶枯宁)。秧田期一般掌握在4到5叶期用药,但老病区,特别是秧苗受水淹而感病时,应在三叶期和移栽前3到5天各喷一次,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20到150克。大田喷药应注意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每亩可用可湿性粉剂200克预防白叶枯病扩展。  

②龙克菌。发病初期亩用20%的龙克菌30亳升兑水30公斤喷雾,若发病较重,则亩用20%龙克菌4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间隔6—8天重新用药更佳。  

③退菌特。每亩用50%的退菌特100克兑水40公斤喷雾,有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  

④菌毒清、中心菌素。亩用5%菌毒清100毫升或3%的中心菌素20克兑水30公斤防治。 

水稻白叶枯病怎么治理?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是由黄单胞杆菌属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我国各稻区几乎都有发生。安徽普遍发生,以江淮丘陵和沿江江南稻区受害最重。病轻时一般减产5%~10%,病重时则减产20%~30%,如果病害大流行时往往造成颗粒无收。
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水稻从苗期到成熟收获前均可发病,但以
分蘖末期至抽穗灌浆期发病居多。该病一旦发病,很难救治。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植物检疫
不要从病区引种,病区换用无病种子或选用抗病丰产性好的品种。
农业防治
合理施肥、浅水勤灌,分蘖期安排水晒田,增强水稻抵抗力。在秧田期要防止淹水。处理带病稻草;不用作浸种催芽覆盖物和扎秧把。
③化学防治
病重地区在秧苗3叶期施药1~2次;在本田期,形成发病中心时可采用“发现一点治一片,发现一片治全田”喷药防治。药剂种类和用量,25%叶枯宁
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混合喷雾,防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