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奥斯特线虫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 其他家畜

奥斯特线虫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奥斯特属 (Os-tertagia) 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牛和多种反刍兽的第四胃引起的寄生虫病。虫体呈棕褐色,故通称棕色胃虫。种类很多,常见种有奥氏奥斯特线虫 (O.ostertagi)、 环形奥斯特线虫(O.circumcincta)、 三叉奥斯特线虫(O.trifurcata)等。雄虫长度6.5~8.5mm,雌虫长度8.3~12.2mm。交合刺较短,棕褐色,末端形成2或3个分叉。交合伞侧叶宽长。发育史属直接型,第三期幼虫经口被摄入第四胃后,钻入胃底腺内发育,经两次蜕皮变为第五期幼虫后,返回胃腔发育为成虫。奥斯特线虫病可区分为两型:Ⅰ型发生于7~10月放牧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表现下痢、排多量绿粪、体重锐减,幼畜尤甚; Ⅱ型发生于3~5月舍饲期,发病率一般较低,死亡率高,严重下痢,偶呈间歇性,体重锐降,近半数患畜粘膜苍白,皮下水肿。幼虫在胃腺中发育时形成灰色结节。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时,含大约32个胚细胞,难与捻转血矛线虫等的虫卵相区别。驱虫药有丙硫咪唑、噻苯唑、左旋咪唑和伊维菌素等,均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