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窖补种:接种1周后适时检查,若未传引或引种被杂菌污染,应立即换补。
2、清沟排渍:接种后经常疏通排水沟,防止水渍及窖面水土流失。
3、及时覆土:随着菌核逐渐生长膨大,窖面表土常发生龟裂,使水分渗入,导致菌核腐烂。离土表较浅的菌核常长出土面,应经常检查,及时覆土,加以保护。
4、修筑围栏:在苓场周围修围栏,防止人畜践踏,影响菌核生长。
5、病虫害防治:
(1)病害:茯苓生长期间,木霉、青霉、根霉等易浸染料筒及菌核,造成病害。防治方法:种植前苓场要翻晒多日。料筒及菌种要严格挑选;菌核生长期注意防渍。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2)虫害:主要有白蚁、螨及茯苓虱(一种昆虫),噬害木片菌引及茵核。防止白蚁方法:选场忌北向及无白蚁潜居的场地。发现白蚁为害,立即挖除蚁巢,或用亚砒酸、西维因等药物毒杀。螨类使用氯杀螨砜或洗衣粉(烷基苯磺酸钠),茯苓虱使用西维西水剂驱杀。
【收获与加工】家种的一般7~8月开始起窖。茯苓接种后,经10~12个月的生长,材质呈腐朽状,菌核皮色开始变深,表皮裂纹渐渐弥合(俗称封顶),呈淡棕色;苓场不再继续出现新裂纹时,即可选晴天采挖,并注意从中选出优质菌核,做菌种扩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