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白叶枯病有什么症状? 水稻

水稻白叶枯病有什么症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
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
⑴叶缘型:是一种慢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病健明显。
⑵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枯,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在潮湿后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的菌脓,干燥后如鱼子状小颗粒,易脱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夹紧,约1分钟后对光看,如切口有云雾状雾喷出,即为白叶枯病。也可剪一段6厘米长病叶, 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昼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黄色浑浊的水珠溢出,即为白叶病

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上的三大病害之一。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无论是芽期、苗期、成株期或抽穗期均可受到由叶枯病菌的侵害而发病。由于品种、环境条件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叶枯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在分蘖后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纵横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梗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梗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在环境条件有利和品种发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3.调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尔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折断病株的茎基部并用手挤压,可见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剥开刚刚青枯的心叶,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4.黄叶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病株的新出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之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在病株茎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存在,但在显现这种症状的病叶上检查不到病原细菌。

发病症状

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

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

⑴叶缘型:是一种慢性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发现暗缘色水渍状短线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灰白色,籼稻上为橙黄色或黄褐色,病健明显。

⑵青枯型:是一种急性症状。植株病感后,尤其是茎基部或根部受伤而感病,叶片呈现失水青枯,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往往是全叶青枯;病部青灰色或绿色,叶片边缘略有皱缩或卷曲。

在潮湿后早晨有露水情下,病部表面均有蜜黄色黏性露珠状的菌脓,干燥后如鱼子状小颗粒,易脱落。在病健交界出剪下一小块病组织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再加上一玻片夹紧,约1分钟后对光看,如切口有云雾状雾喷出,即为白叶枯病。也可剪一段6厘米长病叶,插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一昼夜,上端切口如有淡黄色浑浊的水珠溢出,即为白叶病。

①叶枯型:典型症状,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条斑,随后沿叶缘或中脉发展形成波纹状长条纹,病叶上病斑分界明显、病斑可扩展至叶片基部或叶鞘。湿度大时,病叶上可见淡黄色珠状菌脓。

②急性型: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连续阴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发生,病斑呈暗绿色,扩展迅速,几天内 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象开水烫伤状、随即叶片纵卷青枯、该症状的出现、表明病害正急剧发展。

③中脉型:病菌从叶片中脉伤口侵入,沿中脉上下扩展,呈长条状,病斑淡黄色,水稻在孕穗期最易出现此症状。

④凋萎型:多发生在秧田后期和移栽后返青分蘖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先失水,青卷、最后枯萎,其他叶片相继干枯、甚至死丛。科学防治: 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抓住种苗防治这一关键、以肥、水管理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在秧苗期即有发生,但除双晚秧苗外,多不表现症状。病斑常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最新出现暗绿色线状斑点,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发展成长条,病部先是黄绿色非水渍状,后变黄色,最后成枯白色,病斑边缘界线清楚。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波状。应选择常发病田、低洼淹水和易感病品种田观察,注意田边角和进水口嫩绿茂密稻株下部叶层;由下向上逐一查看,早晨露水未干时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蜡黄色小粒,很容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