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后备公猪的选择?

后备公猪的选择?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种公猪的选择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为在3一4月龄时购猪或对种用的仔猪的选择,后期为开始配种后的选择。

 1.前期选择 购买时,选择有实力、信誉好、质量佳、售后服务善的种猪场。首先要对品种进行选择,要求为:30~100千克阶段日增重850~1 000克以上,瘦肉率60%以上,母本背膘在10-1 5毫米,父本背膘在8毫米左右。其次是体重,要求在45~80千克较为理想。从遗传角度出发,索取和查看系谱档案,根据系谱案查其父母代以至祖代的性能,特别注意有无遗传疾患。应从血源来源清楚,品种特征明显,本身及后代无遗传病,繁殖性能、后裔或同胞育肥性能好的后代中选择。选择的后备种公猪本身应在同窝猪中,表现为个体大、健壮结实、腮肉少、眼光有神、活泼好动、前胸宽深、体质紧凑、臀部丰满、四肢粗壮、包皮较小的个体,这是获得高瘦肉率和延长种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注意两侧睾丸,要求大而饱满,大小对称,相差在10%以内。凡有后肢细小、肢势不正、单睾、隐睾、阴囊疝、脐疝、包皮积尿等缺陷的仔猪均不能留作种用。

 2.后期选择 在后备猪达到8月龄配种时,应进行调教和采精检查,将精液品质差和不易调教的进行淘汰。初配后应跟踪调查配种母猪的受胎率,记录产仔成绩,出现产仔少、受胎率低的公猪应坚决淘汰,以免影响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调查或测定后代的育肥性能,对后代生长慢、瘦肉率低的种公猪也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