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异食癖的主要防治方法?

鸡异食癖的主要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措施
根据具体的病因,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应的防制措施,方可收到明显地效果。现简要介绍几种方法供选用参考。
1.雏鸡去喙法,应用电动去喙器等器械去掉一点嘴尖。必要时以后再行去喙。
2.有啄癖的鸡、鸭和被啄伤的病禽,要及时尽快地挑出,隔离饲养与治疗。
3.检查日粮配方是否达到了全价营养。找出缺乏的营养成分及时补给。如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则需添加豆饼、鱼粉、血粉等;若是因缺乏铁和维生素B2引起的啄羽癖,则每只成年鸡每天给硫酸亚铁1~2g和维生素B25~lOmg,连用3~5天;若暂时弄不清楚啄羽病因,可在饲料中加入1%~2%石膏粉,或是每只鸡每天给予0.5~3g石膏粉;若是缺盐引起的恶癖,在日粮中添加1%~2%食盐,供足饮水,此恶癖很快消失,随之停止增加的食盐,只能维持在0.25%~0.5%,以防发生食盐中毒;若缺硫引起啄肛癖,在饲料中加入1%硫酸钠,3天之后即可见效,啄肛停止以后,改为0.1%的硫酸钠加入饲料内,进行暂时性预防。总之,只要及时补给所缺的营养成分,皆可收到良好疗效。
4.改善饲养管理消除各种不良因素或应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拥挤;通风,室温适度;调整光照,防止强光长时间照射,产蛋箱避开暴光处;饮水槽和料槽放置要合适;饲喂时间要安排合理,肉鸡和种禽在饲喂时要防止过饱,限饲日也要少量给饲,防止过饥;防止笼具等设备引起的外伤。只要认真的管理,便可收到效果。

鸡群中一旦发生有鸡被啄食,必须立即将被啄的鸡移出隔离饲养,如果多数发生啄食,应该各个分开隔离饲养。具体的防治方法,要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主要的是改进饲养管理条件。饲料要配合适当,不能单喂某种饲料,特别是有些重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能缺少,在饲料中添加 0.2%蛋氨酸,会减少鸡群发生恶食癖,并且可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母鸡的食毛癖是饲料中硫化物的不足而引起,在饲料中补充硫化钙粉(把天然石膏磨成粉末即可),用量为每只鸡每天补充 0.5~3.0 克,效果很好。

有些恶食癖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食盐引起,可在粉料中短时期添加2%食盐,连续 3~4 天,可能有效。但这种食盐含量高的饲料不能长期饲喂,否则会发生食盐中毒。如果是由于外伤或寄生虫病引起的相互啄食,应将病鸡隔离治疗。此时,要注意鸡群不能过分拥挤。育雏室内温度要适宜,雏鸡有宽敞的活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运动。

鸡异食癖是指鸡群中的鸡相互啄食,造成创伤,甚至引起死亡,是散养鸡容易发生的恶癖,尤其是塑料大棚里的育雏鸡,容易发生啄癖现象。鸡异食癖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食毛癖、食蛋癖、食鳞癖等。

鸡异食癖的发生原因复杂,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鸡舍温度过高或潮湿,饲料配合不合理,特别是当饲料中缺乏某些必须需营养物质时,鸡群就会产生啄食要求,久之即成为恶癖。如果鸡群过于拥挤、缺乏充足的运动、外寄生虫侵袭、皮肤外伤出血以及母鸡输卵管脱垂或直肠脱出,都是诱发异食癖的因素。

具体的防治方法:

1、鸡群发生异食癖后,应将被啄的鸡移出隔离饲养,如果多数发生啄食,应该各个分开隔离饲养。

2、改进饲养管理条件。饲料要配合适当,不能单喂某种饲料,特别是有些重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能缺少,在饲料中添加 0.2蛋氨酸,会减少鸡群发生异食癖,并且可以提高母鸡的产蛋量。

3、母鸡的食毛癖是饲料中硫化物的不足而引起,在饲料中补充硫化钙粉(把天然石膏磨成粉末即可),用量为每只鸡每天补充 0.5~3.0 克,效果很好。

4、有些异食癖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食盐引起,可在粉料中短时期添加2食盐,连续 3~4 天,可能有效。但这种食盐含量高的饲料不能长期饲喂,否则会发生食盐中毒。

5、如果是由于外伤或寄生虫病引起的相互啄食,应将病鸡隔离治疗。此时,要注意鸡群不能过分拥挤。育雏室内温度要适宜,雏鸡有宽敞的活动空间,能够得到充分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