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试管苗繁殖的一般程序? 其他

试管苗繁殖的一般程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试管面繁殖的一般程序?

试管苗繁殖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初代培养(启动培养),继代培养(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
(一)初代培养
初代培养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基础,其目的就是建立无菌的离体培养体系。首先要采集适宜的外植体,配制恰当的培养基。另一重要的步骤就是外植体的消毒,因为外植体的彻底消毒是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外植体材料,选择适宜的杀菌剂和掌握准确的表面杀菌时间至关重要,外植体消毒时间过长,易引起材料的老化和褐变,甚至杀死幼嫩的外植体,过短则易引起污染。这一阶段的效果依植物种类及培养基的成分而异,可能形成一个或多个芽,也可能形成带根的植株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芽。此阶段培养温度依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可放于20~28℃的温度条件下培养,光照12~16h。
(二)增殖培养(继代培养)
增殖培养也叫继代培养,是实现植物快速繁殖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培养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大量有效的芽和苗。初代培养的结果,往往可以得到不定芽、再生芽、原球茎或胚状体等,但数量非常有限,还要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时选用的培养基可以和初代培养的一样,也可以略加调整,调整与否取决于增殖率,如果增殖率高,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可不作调整,加入适量的生长素类激素,以促进生根和防止玻璃化苗的大量发生。如果增殖率低,要调整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常常是提高细胞分裂素的含量。继代培养周期由分化和生长速度而定,当不定芽长满瓶时,或者培养基的养分消耗快尽时,要及时继代培养,继代周期一般为4-6周。继代培养的次数和规模要根据生产计划来确定。
(三)生根培养
这一阶段的目的是使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无根苗长出不定根,并使苗继续生长。一般将增殖培养基中的芽剪成1~2㎝长的茎段,并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根的诱导。生根培养基一般只加生长素,不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因植物而异。一般情况下,减少培养基中的矿质元素,常常有利于生根。因此多采用1/2或者1/4(指大量元素浓度)的MS培养基,加适量的生长素,作为生根培养基。有些植物生根需要弱光或黑暗条件。活性炭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附一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因此,在一些植物的组织培养时常常加入活性炭,用量0.5%左右。只有满足生根所需的激素和培养条件,才能提高生根率和增加根的数量,进而提高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