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菜籽 > 如何防治油菜霜霉病? 油菜籽

如何防治油菜霜霉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初期,使用如下药剂:75%百苗清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 500克,兑水900千克喷雾;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500克,兑水900千克喷雾;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每公顷喷液l 500千克。

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油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

冬油菜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粪肥里和种子内越夏,秋季萌发后侵染幼苗,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冬季病害扩展不快,并以菌丝在病叶中越冬,翌春气温升高,又产生孢子囊借风雨传播再次侵染叶、茎及角果,油菜进入成熟期,病部又产生卵孢子,可多次再侵染。远距离传播主要靠混在种子中的卵孢子。至于近距离传播,除混在种子、粪肥中的卵孢子直接传到病田外,主要靠气流和灌溉水或雨水传播,孢子囊由于孢囊梗干缩扭曲,则从小梗顶端放射至空中随气流传到健株上,传播距离8~9m,土中残体上卵孢子通过水流流动,萌发后产生的孢子囊随雨水溅射到健康幼苗上。孢子囊形成适温8~21℃,侵染适温8~14℃,相对湿度为90%~95%,有报道低于15℃经4~6小时萌发,12小时附着孢形成。

光照时间少于16小时,幼苗子叶阶段即可侵染,侵染程度与孢子囊数量呈正相关,孢子囊落到感病寄主上,温度适宜先产生芽管形成附着胞后长出侵入丝,直接穿过角质层而侵入,有时也可通过气孔侵入,菌丝侵入后扩展7~8μm,并在表皮细胞垂周壁之间中胶层区生长,后在细胞间向各方向分枝,在寄主细胞里又长出吸器。电镜下观察发现,最初与菌丝接触的细胞壁局部膨大,出现微纤维结构,吸器的分枝则通过大小为1~2μm的孔洞侵入,围绕吸器基部形成类菌环结构,吸器膨大时,产生寄主原生质膜的成鞘作用。当细胞中营养消耗完以后,细胞开始死亡,表现组织变黄或枯死。该病发生与气候、品种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气温8~16℃、相对湿度高于90%、弱光利于该菌侵染。生产上低温多雨、高湿、日照少利于病害发生。长江流域油菜区冬季气温低,雨水少发病轻,春季气温上升,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易发病或引致薹花期该病流行。连作地、播种早、偏施过施氮肥或缺钾地块及密度大、田间湿气滞留地块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种植白菜型或芥菜型油菜发病重。

油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选用25%甲霜灵,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拌种。

2、农业防治:合理施肥、浇水,发现重病叶及时摘除,收获后搞好田园卫生。

3、药剂防治:可选用40%疫霉灵、25%甲霜灵、75%百菌清喷雾,重点喷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