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毒种传率高达21.3%,一般1%-10%,带毒花生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芝麻、鸭跖草也是初侵染源之一。通过豆蚜(Aphis craccivora)、桃蚜(Myzus percicae)、大豆蚜(A.glycines)、洋槐蚜(A.robiniae)、棉蚜(A.gossypii)等传毒,且传毒效率较高。此外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禾谷缢管蚜(Rhopo10siphum padi)、萝卜蚜(Lipaphis ergsimi)也能传毒,但传毒率较低。生产上由于种子传毒形成病苗,田间发病早,花生出苗后10天即见发病,到花期出现发病高峰。小粒种子带毒率较大粒种子高。品种间传毒率差异也较明显,珍珠型花生种子传毒率明显高于龙生型和多粒型及普通型花生。该病发生程度与气候及蚜虫发生量正相关。花生出苗后20天内的雨量是影响传毒蚜 虫发生量和该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 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著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
上一篇: 丝瓜如何炼苗?
下一篇: 为什么要对池塘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