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调控
猪在低温条件下,要维持体温,只有增加采食量,才能不断增加体热,以适应低温环境,但同时在消耗大量饲料。比如由于北方冬季气温最低可达-12℃左右,由于外部环境与猪舍内进行热交换,导致舍内温度降低,当温度降到猪只下限临界温度时,每下降1℃增重减少11~30g,饲料多消耗10~30g。有资料显示75kg体重活猪从最适宜温度15~20℃降到5℃或0℃采食量分别增加20%和35%,而日增重则从800g减至530g 和540g,因此冬季要根据猪只体重合理调节温度,达到最适宜生长条件,研究表明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5~23℃,11~45kg活重的猪最适宜的温度是21℃,45~100kg的猪需18℃。通过舍内保温和增温两种方式可提高舍内温度,保温的方式封闭门窗和地窗、单列式猪舍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墙体加宽,屋顶用保温材料(泡沬板或苇薄、4cm厚草泥、瓦)设计;增温可采取加大饲养密度、提供暖气、热风炉等措施。
湿度调控
舍内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湿度大小对增重影响不在,然而湿度与温度共同关联对猪只产生影响,封闭猪舍由于在冬季容易产生低温高湿现象,导致猪体温热量加剧散发,饲料消耗增加,日增重减少。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调控
由于冬季需要保温,空气不流通,猪只呼吸、粪尿、饲料等分解产生的NH3、H2S、CO2不能正常排出导致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增加。NH3正常浓度每立方米不能超过20~30ml,超过此指标则饲料利用率降低,日增重减少甚至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神经系统麻痹,甚至死亡。H2S浓度每立方米不能超过10ml,否则影响猪只呼吸中枢,窒息死亡。CO2浓度每立方米不超过2000mg,否则引起缺氧,导致食欲减退。通过及时清理圈内和污水道中粪尿、阳光充足且无风情况下开窗通风以及屋顶设置分布合理排气口可大量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切断传播途径,建立合理消毒体系
消毒、生物安全是“预防为主”方针中的重要措施,通过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减少猪只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但有些养殖场对消毒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毒不到位、不彻底、不科学引起消毒效果不理想。消毒剂选择广谱、高效、作用迅速,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但是在疾病流行情况下要选择对此病原体较为敏感的消毒剂。猪舍门前消毒池可用2%火碱溶液,舍内消毒可用威岛、百毒杀、碘洁等,舍外环境、下水道、排污沟可用3%火碱,空舍消毒必须先清洗、福尔马林熏蒸,最后用2%火碱、过氧乙酸、威岛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
上一篇: 磷对花生生长有哪些作用?
下一篇: 香菇培养料配制程序分为哪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