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的要求
规模猪场的经营管理是指以实现猪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对猪场经营活动,如采购、销售、生产规模、年度计划、人员控制等进行有效管理,以及猪场经营者利用多种经营方法,为实现经营目的所开展的工作。经营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所不同,但又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生产记录勾画出有关生产日常活动的总体情况,在场内生产记录提供生产参数的信息。这些记录形成猪场内部管理的基础,在管理职能中是最重要的。通过各种完善的 生产记录,汇总成生产报表,使管理层可以及时了解猪场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状况,从而根据分析结果作出决策,例如对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对 各种生产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方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各种记录的完善可以使猪场实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猪场 的管理水平,使各项决策均有据可依。
完善的生产记录也是猪场信息化管理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目前已应用到养猪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猪的育种、饲料配方设计、信息管理、猪病诊断与销售等。通过加强猪场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猪场的管理水平、减少管理费用,还可以实现集团化猪场间的资源共享。
2育种工作的要求
育种工作是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猪的育种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要使猪群的重要性状得到遗传改良和使生产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要 实现育种的目标,就要了解猪生产力的一些性状。例如窝产仔数是排卵数量、受胎率和胎儿存活率的综合结果。因此,做好有关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对种猪的测定是为了创造相对标准的、统一的、长期稳定的环境条件,使供测种猪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对其性能作出公正的评价,为养猪生产者选购种猪、育种工作者选择优良种猪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分析种猪的生产记录,能够了解整个猪群结构的总体情况。掌握每头种猪的生产性能,控制母猪群年龄结构、避免老龄母猪或小母猪过多等结构失调的情况,使可 持续发展;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如每胎产仔少(8头以下),产死胎弱仔多,产后泌乳性能不好、母性差,患有严重子宫内膜炎返情、屡配不孕等的。对公 猪的生产性能进行评估,及时淘汰性能差的公猪,补充新公猪。
.3疫病管理的要求
使猪场疾病控制有延续性,从过往病历中能做到有经验可借鉴,有方案可参考,否则每一次发病都感觉束手无策,很盲目。
通过对过往疾病的记录,了解猪场内每次疫情发生的时间、原因,当时发病的猪群、发病症状,怀疑是什么病、是否经确诊、确诊的结果。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http://www.powerpigs.net/。当时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从中可以获得很好的经验教训。同时使对全场猪群的保健更有依据,在疾病易发时间段前作好预防工作。
通过详细的免疫记录可以使猪群免疫计划更完善,详细记录好猪群的免疫情况并定期检查,有效的避免母猪漏打疫苗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实行跟胎免疫的疫苗,由于某 些母猪因特殊情况,一年只产了一胎,那么就只进行了一次的免疫接种,这样,其抗体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很可能就会成为传染源,造成一场疾病的暴发。
上一篇: 稻蟹共作的技术要点 ?
下一篇: 在花园中种植假龙头应该如何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