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生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其他蔬菜

生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菌核病 主要危害茎基部,染病部位多呈褐色水渍状腐烂,后扩展至整个茎部,使茎部腐烂或向上发展引起叶片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逐渐变成鼠粪状黑色粒物。染病株叶片凋萎终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深埋深翻;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防治三四次。  
二、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连片枯死,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1、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集中妥善处理,沤肥必须经过高温灭菌。2、采用高畦,髙垄或地膜覆盖栽培,适当稀植,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保护地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取滴灌栽培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3、发病初期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2.2%霜霉威600倍液、50%稀酰吗啉1500倍液,喷洒叶片背部,间隔7天,连喷2~3次。  
三、灰霉病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受害茎叶呈水浸状腐烂。成株期发病,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初呈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扩大成褐色,基部呈红褐色。发病严重时,从基部向上腐烂,茎叶凋萎。湿度大时,病部产生出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天气干燥时,病株逐渐干枯死亡,霉层由白变灰变绿。  
防治方法:1、及时处理前茬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对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及时深翻,减少菌源。2、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间出现高湿条件,做到合理施肥,增强抗病力。在生菜生长根据墒情适时浇水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并在生菜生长阶段喷施壮茎灵,可使生菜叶片肥厚、叶色鲜嫩。3、药剂防治,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集中烧毁,同时应根据植保要求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四、叶焦病 主要危害叶片,多从外侧叶片或心叶边缘开始发病,染病叶片初期边缘产生褐色坏死斑块,随病害发展叶边缘枯焦,叶色变淡,最后全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保持土壤湿润和适宜含水量,防止田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提倡使用酵素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避免过量浇水、施肥。药剂可用14%络胺酮水剂35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等,间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1.生菜软腐病
生菜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病株腐烂并有臭味,防软腐病病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
2.生菜霜霉病
生菜霜霉病为真菌病害,在生菜生长幼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受害最为严重,一般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防治上一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适度增加中耕次数,降低田间湿度;适时浇水追肥。二要及早用药。以预防为主,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集中烧毁,同时喷施金雷、72.2%普力克液剂等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
3.菌核病
菌核病是保护地生菜十分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老菜区发生普遍,本病主要为害茎基部,最初病部为黄褐色水浸状,逐渐扩展至整个茎部发病,使其腐烂或沿叶帮向上发展引起烂帮和烂叶,最后植株萎焉死亡。保护地内湿度偏高时,病部产生浓密絮状菌丝团,后期转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可运用栽培措施防病:
⑴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落叶,并进行50-60厘米深翻,将病菌埋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盘不能出土
⑵还可覆盖阻隔紫外线透过的地膜,使菌核不能萌发,或阻隔子囊孢子飘逸飞散,减少初侵染源。土壤处理。即春茬结束将病残落叶清理干净,每公顷菌源撒施生石灰400-500千克和碎稻草或小麦秸杆400-500千克,然后翻地、做梗、浇水,最后盖严地膜,关闭棚室闷7-15天,使土壤温度长时间达 60℃ 以上,杀死有害病菌。
⑶药剂防治。定植前在苗床可喷洒40%嘧霉胺悬浮剂(施加乐)1500-2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为防止药害忌用菌核净。
4. 蚜虫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黄板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