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兽药残留的原因 兽药的应用保证了畜牧业的增产、增效,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兽药残留。尤其是某些人大范围、过量、不正确地使用,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现象严重,给动物产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造成兽药残留主要原因如下。 一些生产企业为了追求高额暴利,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如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喹乙醇等禁用兽药,并大量向饲养场或专业户出售;另一方面,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法制观念淡漠,仅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为非法兽药生产企业和添加违禁物质的非法添加剂产品提供了“地下市场”。 为了预防阶段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和白痢等,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虫)药物,其中有专用药,如氨丙啉、氯羟吡啶、球痢灵,盐霉素等,也有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呋喃唑酮等,大多具有药物残留。有的养殖场或专业户,常常盲目大范围用药或大剂量用药,或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非法产品的使用者。 为增加动物性食品的色泽和色相 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阿散酸、洛克沙胂等胂制剂,使色素沉积而增加鸡蛋黄、蛋皮的颜色。违规使用“苏丹红”增强蛋黄色泽也不乏其例。特别是近几年一些不法商人为了延长水产品的保质期,保持好的卖相,在运输销售期间违规使用甲醛这种毒性防腐剂,造成水产品的药残污染。 一些养殖场或专业户增加兽药的使用量来保证对动物疫病的控制,由于药残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发观,无法用感官判别,故容易被人忽视。 分散饲养,加大了控制兽药残留和检测监督的难度。由于养殖水平低及安全意识的匮乏,一些畜禽养殖场(户)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最为典型的是患乳房炎的产奶牛在用抗生素治疗期间,所产的“抗生奶”仍然出售,继续供人食用。
减少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及多种措施进行宣传,使养殖场(户)、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个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单位(个人)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科学使用兽药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降低药残危害。同时要加强在饲料中使用畜禽专用兽药的知识的宣传,要讲究交替使用、联合使用、限量使用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要有停药期,保证畜产品中兽药的残留量达到最低标准。 正确使用兽药饲料 推行“绿色饲料”,保证原料安全,广泛应用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酶制剂、酸制剂、防腐剂、中草药等绿色添加剂。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可滥用药和不对症下药的盲目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残留。 提倡畜禽标准化饲养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力度,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减少疫病发生。加强科学饲养管理,畜禽养殖场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方可出栏畜禽,在休药期间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必须是国家有关法规允许使用的,不得使用违禁药物、未被批准的药物、可能具有“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标准化养殖场要做好用药记录,妥善保存备查。
上一篇: 如何做好大蒜催芽提早出苗?
下一篇: 无公害芒果标准化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