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误区
1.轻视预防。不能正确认识预防的重要性,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认为预防是一种浪费,轻视预防工作,结果给疾病的暴发流行埋下隐患。
2.心存侥幸,延误病情。水产养殖不同于陆上养殖,当你看到一尾鱼患病时,可能这口池塘的病情已经蔓延了。
3.长期盲目用药或随意加大剂量。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致使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或因病原体已产生抗药性,便随意加大剂量,结果就会造成药物中毒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4.不对症用药,滥用药物。只凭经验而不科学诊断,不认真详细检查、化验,便盲目用药。很多种疾病表面上看症状都很相似,很容易造成误诊。
5.频繁换药或用药疗程不足。急于将鱼病治好,在用药一二天后发现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就认为这药没用,马上换药,如此反复。有的见病情有所好转,认为病情治愈,就马上停药,结果造成治疗不彻底,疾病容易复发。
6.长期使用单—药物,病原体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或难以治愈其他并发症。
7.不注意混药禁忌。
8.不知道水产动物对药物敏感性。如虾蟹对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敌百虫、敌敌畏)敏感:鳜对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敏感等。
9.用药方法不当。内服药当外用药使用;拌料不匀;用药顺序、用药时间、用药次数不当;水面测算不准,用药量计算不准等。
10.盲目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如孔雀石绿、呋喃唑酮、五氯酚钠等。
正确用药方法
1.适时清塘,选用适合的清塘药:适时换水或用水质调节剂进行水质调节,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2.给药方法、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因药性、养殖品种、养殖方式、投喂方式而定。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
3.内服药应拌料均匀,特别是不溶于水的药物;不用原料药,因为原料药分量不易控制,不易拌匀;有的药物需添加黏合剂;有的药物最好制成颗粒药饵投喂;有的中药散剂宜用开水浸泡或煎煮后拌料或泼洒,这样药效更佳。
4.注意生物活菌制剂与抗菌、抑菌药物不能同时投喂或泼洒;根据需要,应及时向养殖水体中补充生物活菌制剂,使有益菌群保持优势状态。
5.药物浸泡的注意事项。采用此方法应注意药物不应与容器存在化学反应;应选择对被浸泡对象刺激性较小药物,药物在水中应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浸洗时间应根据水温、种类、鱼的健康状况、密度等灵活掌握,注意缺氧,一旦发现鱼有挣扎、浮头等,应迅速捞出并放入清水中。该方法应在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6.禁止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