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处理即是在杂草未出苗前,将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喷撒后通过混土操作将除草剂伴入土壤中,建立起一层除草剂封闭层,也称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外,也利用时差或位差选择性除草保苗。
土壤处理剂的药效和对作物的安全性受土壤的类型、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整地质量等因素影响。由于沙土吸附除草剂的能力比壤土差,所以,除草剂的使用量在沙土地应比在壤土地少。从对作物的安全性来考虑,在沙土地,除草剂易被淋溶到作物根层,从而产生药害,所以,在沙土地,使用除草剂要特别注意,掌握好用药量,以免发生药害。土壤有机质对除草剂的吸附能力强,从而降低除草剂的活性。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为了保证药效,应加大除草剂的使用量。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处理除草剂的活性影响极大。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除草剂的药效发挥。反之,土壤含水量低,土表干燥,则不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在干旱季节施用除草剂,应加大用水量,或在施药前后灌一次水,以保证除草效果。整地质量好,土壤颗粒小,有利于喷施的除草剂形成连续完整的药膜,提高封闭作用。
除草剂的不同土壤处理方法
1.种植前土壤处理
种植前土壤处理(Preplant incorporated, ppi)是在播前或移栽前,杂草未出苗时喷施除草剂或拌毒土撒施于田中。施用易挥发或易光解的除草剂(如氟乐灵)还须混土。有些除草剂虽然挥发性不强,但为了使杂草根部接触到药剂,施用后也混土,以保证药效。混土深度一般为4~6厘米。
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Preemergence, pe)是在作物播种后作物和杂草出苗前将除草剂均匀喷施于土表。适用于经杂草根和幼芽吸收的除草剂,如酰胺类、三氮苯类和取代脲类等。
3.作物苗后土壤处理
在作物苗期,杂草还未出苗时将除草剂均匀喷施于土表。如在移栽稻,移栽后5-7天撒施丁草胺颗粒剂;又如在华北地区的麦套玉米田,小麦收割后喷施乙莠悬乳剂。施药时,玉米已出苗,而绝大部分杂草还未出苗。
上一篇: 黄花菜叶枯病一般在什么季节发生?
下一篇: 大豆灰斑病如何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