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保墒一、可进行秋浅耕或深耕,耕后耙细、耢平,使这部分土壤水分成为早春土壤返浆的重要水分来源,也是春季保墒的主要对象。二、秋末冬初土壤可以采取秋深翻后耙、压、耢。耕作与播种同步免耕、少耕,残茬、秸秆覆盖等农耕措施。
1.耕后耙细压实。2.地表覆盖作物秸秆。3.增施有机肥。4.浇水后浅锄。
土壤保水保墒技术要点:
一、进行秋浅耕或深耕,耕后耙细、耢平,使这部分土壤水分成为早春土壤返浆的重要水分来源,也是春季保墒的主要对象。蓄好、用好这部分水分,对春播、保墒有着十分重要意义。采取这些农耕技术措施,在5厘米以下耕层的土壤里,可增加1%-3%的水分。
二、秋末冬初土壤水分缓慢蒸发阶段,是抓紧时间进行秋季农耕整地的最好时期。针对不同土壤、地势、水分状况,采取不同的整地措施。主要有秋深翻后耙、压、耢。耕作与播种同步免耕、少耕,残茬、秸秆覆盖等农耕措施。残茬、秸秆覆盖保墒增肥措施,就是利用有机物减少土壤表面蒸发,蓄墒、保水的有效办法。实施这项农耕技术,不仅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也增强了土壤蓄水、保水、供水的能力。实践证明,覆盖的比不覆盖的土壤持水能力,每平方米土层达200-400毫米,能截留、保蓄大量大气降雨,秋贮春用。
三、增施有机肥料,作物营养充足,水的利用更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它的稳定性、吸水性、保水性、供水能力,高于瘠薄的土壤,具有调节水分的作用。所以说,“以肥调水”是干旱地区抗旱保墒的重要措施。第一,因为增施有机肥料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壤紧密度变小,土质疏松,容重变小,孔隙度增大,形成团粒,能把天上的降水,地表的径流水,全都储存起来。吸附在团粒内部的毛管水,不易上升,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所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了以肥调水的目的。据干旱地区多年的实践,亩施万斤有机肥,比瘠薄地2米土层内水分多30立方米。相当于44毫米的降水量,也相当于浇一次水灌水量。第二,因为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土壤肥力充足,作物根系就多壮,增强了根系的吸水能力,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上一篇: 牛眼虫病的防治措施?
下一篇: 温室补光有哪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