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苗期生育特点及需要哪些条件? 玉米

玉米苗期生育特点及需要哪些条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苗期生育特点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为苗期,苗期是玉米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分化和生长,雄穗开始分化的时期,植株的节数和叶片数是在这个时期决定的,当主茎基部第五节期伸长达一厘米时,便是拔节期,苗期到此结束。  

苗期玉米器官的形成是以根系为中心,叶片生长缓慢以保证根系发育良好。据测定,玉米三叶期——拔节,地下部比地上部的增重速度快1.1—1.5倍。但由于地上部茎叶。特别是叶正在形成和出现,容易和根部争夺养分和水份,导致影响根部的粗壮生长,故地上部与在地下部之间所表现的矛盾。是苗期本身内部的主要矛盾,为了达到壮苗必须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控制地上部生长为中心进行田间管理,加强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培育壮苗为高产打下基础。 

玉米苗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温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地温在20-24℃时,根系生长健壮;4-5℃时,根系生长完全停止。玉米在苗期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在出苗后20天内,茎生长点一直处在地表以下,此期短时间遇-2—3℃的霜冻也无损于地表以下的生长点。当-4℃低温持续1小时以上时,幼苗才能受到冻害,甚至死亡。所以冬玉米或春玉米采取垄作覆膜等方式,对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作用。

水分 玉米苗期由于植株较小,叶面积不大,蒸腾量低,需水量较小。又因为种子根扎得较深,所以耐旱能力较强,但耐涝能力较弱,水分过多也影响玉米生长发育。此期玉米所需要的水分占玉米一生所需水分总量的21%-23%。土壤适宜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

玉米苗期有耐旱怕涝的特点,适当干旱有利于促根壮苗。土壤绝对含水量12%-16%比较适宜,土壤中水分过多,空气缺乏,容易形成黄苗、紫苗,造成“芽涝”。因此,夏玉米苗期遇大雨要注意排水防涝。

养分 玉米幼苗在3片叶以前,所需养分由种子自身供给,从第四片叶开始,植株才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个时期根系和叶片都不发达,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较少。苗期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6.5%-7.2%。氮不足,苗弱且黄,根系少,生长缓慢。反之,氮过多,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根系反而发育不良。对磷的需要量此期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2%-3%。缺磷时根系发育不良,苗呈紫红色,生长发育延迟。4片叶以后对磷反应更敏感,需要量虽然不大,担不可缺少,原因在于磷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并能促进对氮的吸收,此期为玉米需磷的临界期,一直到8叶期仍是需磷的重要时期。苗期对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6.5%-7.0%。充足的钾能促进对氮的吸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缺钾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呈黄色或黄绿色,叶片边缘及叶尖干枯,呈灼烧状。锌不足时,植株发育不良,节间缩短,叶脉间失绿,出现黄绿条纹,缺锌严重时叶片呈白色,通常称之为“花白苗”。玉米苗期需要有适量的养分供应,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幼苗期所需养分一是从土壤中吸收,二是从施入的种肥中摄取。苗期根际局部施肥过多,会使土壤容液浓度过高,导致小苗叶片灰绿,严重时叶片卷曲,甚至死亡,出现烧苗。所以,播种时种肥施入要适量,并要与种子保持一定距离,免得出现烧种烧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