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期中耕
谷子的第一次中耕,一般结合间苗或在定苗后进行。此时幼苗大部分为独根苗,生长缓慢,因此,在中耕时应掌握浅锄、细锄、破碎土块,围正幼苗,做到深浅一致,防止伤苗、压苗。这次中耕,不仅能达到松土、锄草、提高地温的目的,而且经过浅锄后,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并深扎。
拔节期中耕
清垄。谷子开始拔节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进入了生长的旺盛阶段,为了避免水、肥的消耗,促进植株良好发育,在追肥、中耕前进行一次清垄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清垄,就是将垄眼上的杂草、谷夷子、杂株、残株、病株虫株、弱小株及过多的分蘖,干净彻底地拔除。经过清垄以后,植株生长粗壮,整齐一致,株型勾称,苗脚清爽,可以增强群体内部通风透光性能,有利于植株个体的生育,提高产量。
中耕。谷子的第二次中耕,是在清垄之后结合追肥浇水进行。这次中耕要求锄深、锄透,无漏锄,不仅要锄细,而且要锄到谷根,做到根部无硬埂,并少量培土,一般深度要求7~10厘米。这次中耕很重要,因为谷子拔节开始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水分养分,一方面要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深中耕不仅可以多接纳雨水,而且可以拉断部分老根,促进新根生长,从而起到控促结合的作用,既控制地上部基部节间的伸长,又促进根系发育,多吸收水肥,增加谷子后期耐旱抗倒的能力。
孕穗中后期中耕
此期是谷子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水肥供应,此时根系基本形成,中耕不宜过深,以不伤根为原则,以免影响谷子生长。一般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这次中耕除松土除草外,同时进行高培土。培土能促使植株基部茎节发生次生根,增加须根量,增强谷子吸收水肥和土壤对谷子的支持能力,既可防止后期倒伏,提高穗粒重,又便于后期的排灌。
上一篇: 玫瑰的施肥技术?
下一篇: 小尾寒羊有哪些优良生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