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蚜虫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对高粱蚜具有抗性的抗虫品种。
农业防治: 采用高粱、大豆间作,改善田间小气候,控制高粱蚜繁殖为害。清除田间、沟渠杂草,以减少虫源。
化学防治:做好虫情调查,田间出现少量“窝子蜜”立即防治
施用颗粒剂:用40%乐果50毫升,对水0.5公斤,拌15公斤砂土,每株新叶施撒1克。
喷雾治蚜:10%吡虫啉25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乳油3000倍液,或用40%蚜灭克乳油10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
药剂涂茎防治:在高粱蚜虫发生初盛期,采用40%乐果乳剂100倍液涂茎(1-2)节上,平均防效达96%以上。
地下害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 秋收后深翻土壤,合理轮作,铲除杂草,科学施肥,精耕细作等,可以改变和恶化蛴螬的生存条件,减轻为害。
药剂防治:拌种法: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需适当增加播种量。 毒土法: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毫升/亩,拌潮湿细土20公斤,高粱播种时随种撒施。
防治大灰象甲:可用 50%的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0.5公斤,加适量水,喷拌细土、细砂50公斤,顺垄撒施在幼苗附近,每亩施用药沙20-25公斤。
防治蝼蛄:用40%乐果乳油500毫升,加10倍水,拌50 公斤炒成糊香的饵料(玉米茬、豆饼渣,、秕谷等),在蝼蛄发生田内,在傍晚撒在作物行间,每隔3~5米挖一个碗大的坑,放入一把毒饵后,再用土覆上,蝼蛄出土取食毒饵而死亡,饵料用量为每亩2公斤。
农业防治:清除田边和田间的杂草及枝叶,耕整土地消灭越冬虫源和早春寄主。
红蜘蛛的防治:
种植抗螨品种,淘汰高感品种。高温期适时灌溉,增加高粱田相对湿度,抑制红蜘蛛的繁殖。
物理防治:利用叶螨对黄色、蓝色的趋性,在叶螨迁入农田初期到盛发期,于高粱田边、行间插置诱虫板诱杀叶螨。
生物防治:有条件可用天敌,如德氏钝绥螨、异绒螨和深点食螨瓢虫等防治。当田间的益害比为1:10-15时,一般在6-7天后,害螨将下降90%以上。
化学防治:用1.8%阿维菌素(虫螨克),2000-3000倍液喷雾,或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20%三氯杀螨砜1000倍液喷雾。将红蜘蛛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
粘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 在越冬区,合理调整作物布局,秋季应结合作物的中耕,铲除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加强田间水肥管理等,控制田间小气候,可降低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
诱杀防治 成虫发生期,在田间插各种草把(谷草把、稻草把、玉米干叶把)诱蛾产卵,将卵定期集中烧毁处理。 人工采卵或捉虫,以减轻为害。
生物防治 应用苏云金杆菌、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杀虫剂,防治效果较好。
药剂防治 用0.04%二氯苯醚菊酯(除虫精)粉剂喷粉,用量每2.0~2.5 公斤 /亩;或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5毫升兑细沙0.5 公斤制成颗粒剂,用量0.5公斤/亩,均匀撒施于植株新叶喇叭口中。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15~45 毫升/亩,兑水50 公斤喷雾。
在黏虫幼虫3龄前是防治最佳时期。清晨或傍晚用药,要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保护。
螟虫的防治:
农业防治 处理秆秸,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采用高温沤肥、秸秆还田、白僵菌封垛等措施,减少发生基数,降低发生程度。
物理防治 螟成虫趋光性强,于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或高压诱虫汞灯诱杀成虫。灯距100-150米,灯下建直径1.2米、深12厘米捕虫水池,水中加50g洗衣粉。每晚9 时到次日5 时开灯。
生物防治
白僵菌封垛:早春季玉米螟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粉喷施在高粱秸秆垛表面,每立方米秆秸垛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100亿)100克。
释放寄生蜂:在高粱生长季放蜂2-3次,一年发生2代以上地区可在螟虫产卵初始、盛期和末期各放蜂1次。 一般放蜂2次,产卵初期,田间百株上螟虫卵块达2-3块时第一次放蜂,放蜂后5~7d进行第二次放蜂。每亩分5~6点释放,放蜂量视虫情程度决定,一般每次放蜂2万头/亩。
上一篇: 种子纠纷有哪几种处理方式?
下一篇: 肉鸭场建筑为什么要科学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