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草莓结果期发生病害怎么办? 其他经作

草莓结果期发生病害怎么办?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草莓的价格越来越高,孩子们特别爱吃,种植草莓的也就越来越多,但是产量是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发生病害影响产量就是损失,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呢,一旦发生了又怎么治理呢

病害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棚室中湿度是个关键因素,调整好合适的湿度是预防病害的简单有效的措施。发生病害了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不要等到严重了再治。各种病害都有各自的防治药剂。选准药剂,对症下药就行了。

草莓常见病害 1.叶斑病 又叫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 发生,以后逐渐加重,果实采摘后尤甚。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淡红紫色、很不明显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直径5~6毫米的圆形或长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浓紫褐色,状如蛇眼;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变褐、枯萎,甚至死亡。除叶片外,匍匐茎、果梗、花萼亦能受害。草莓感病后,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植株生长衰弱,抗寒性降低。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在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对于一些感病品种,适当降低栽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和除草,保证园内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零星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严重的园片,采果后全园割叶,集中烧毁;②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及时喷药(使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保护;病害发生初期,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洒2~4次,效果好。

2.叶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易与叶斑病相混,但叶枯病的病斑多发生于叶缘,呈椭圆形或“V”字形,初为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后扩大成有轮纹的大病斑,其外圈淡紫色,中圈紫红色,中心为褐色。防治方法同叶斑病。 3.灰霉病 又叫腐烂病,是草莓产区的主要病害,温室及露地栽培均易发生,直接为害花器和果实,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多在草莓谢花后发生,病菌先侵染小果,使接触湿土的果面首先发病,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受侵,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香味消失。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密生鼠灰色霉层。生长期感病的果实,采收后仍能继续腐烂。高温、高湿常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栽植过密,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旺,园内光照不足,或连续阴雨,园地排水不良,地面湿度大等,均适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③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锌500倍液、50%敌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克/667平方米+水75千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135克/667平方米+水75千克等药剂,每隔7~10 天喷1次,共喷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可采用抑菌灵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药0.1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