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阴雨天:棚内温度过低和光照不足,易造成黄瓜“化瓜”。通过喷施叶面肥,(1%红糖+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和适时揭盖草苫及适当放风等措施,可减少“化瓜”。
高温: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高于18℃时,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增强,因营养消耗过多易产生“化瓜”;高温还会影响雌花的形成,且易出现畸形果。遇到这种情况应加强放风管理,把棚温控制在适于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范围内。
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黄瓜喜温耐热,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在棚内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使产量明显增加。
品种结实能力差:据试验进行人工授粉,可使“化瓜”率下降:70%左右,另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应选用不同的品种。如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北京小刺等,品种“化瓜”率就很低。采用嫁接技术,适当施人钾肥可防止“化瓜”。
肥水管理和过密栽植:当肥水供应不足时,光合产物少,可引起“化瓜”;高夜温,高湿度,氢素营养过剩,也会使黄瓜徒长而引起“化瓜”。
采收不及时引起“化瓜”:通常黄瓜从开花到收获一般需要8~12天,如果采瓜不及时,会使上部雌花因营养供应不足而出现“化瓜”,因此应适时采收。
一是采用透光率高的薄膜,应用反光幕,争取多见阳光,尽量早揭晚盖草苫,阴天也要揭开草苫,及时清洁棚面。二是合理施肥浇水。基肥要充足,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配合施适量磷钾肥。在根瓜坐稳之前,不要施用速效氮肥。定植时浇小水,缓苗后浇1次水,若植株生长正常,也可以不再浇水,进行蹲苗,一直蹲到根瓜达手指粗细时再浇水。在根瓜期不可浇水太勤,7~8天浇1水,浇后及时通风排湿,以防湿度过大而发生植株徒长。三是适时通风换气,调节棚内温湿度。瓜发育适温是25—30C,高于38C或低于10C会造成授粉不良。因此,棚温达25℃以上就要通风,阴冷天小放风,晴暖天可大放风。四是及时进行植株调整。保留根瓜节位以上的带雌花侧枝,并在其雌花上留l一2片叶摘心,其他侧枝和卷须及早除去,尤其是雌花节位的卷须应在龙头内除去。对于生长旺盛的植株,绑蔓时应加大弯曲度。五是采用外科手术解决化瓜问题。因植株生让过旺坐不住瓜时,可捏劈一段雌花上的茎蔓,使养分回流到花上。
连续阴雨天:棚内温度过低和光照不足,易造成黄瓜“化瓜”。通过喷施叶面肥,(1%红糖+0.2%磷酸二氢钾+0.3%尿素)和适时揭盖草苫及适当放风等措施,可减少“化瓜”。
高温: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高于18℃时,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增强,因营养消耗过多易产生“化瓜”;高温还会影响雌花的形成,且易出现畸形果。遇到这种情况应加强放风管理,把棚温控制在适于黄瓜正常生长发育的范围内。
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黄瓜喜温耐热,对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在棚内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可使产量明显增加。
品种结实能力差:据试验进行人工授粉,可使“化瓜”率下降:70%左右,另外,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应选用不同的品种。如温室栽培的长春密刺,北京小刺等,品种“化瓜”率就很低。采用嫁接技术,适当施人钾肥可防止“化瓜”。
肥水管理和过密栽植:当肥水供应不足时,光合产物少,可引起“化瓜”;高夜温,高湿度,氢素营养过剩,也会使黄瓜徒长而引起“化瓜”。
采收不及时引起“化瓜”:通常黄瓜从开花到收获一般需要8~12天,如果采瓜不及时,会使上部雌花因营养供应不足而出现“化瓜”,因此应适时采收。
大棚黄瓜少量化瓜是植株自我调节的正常现象,但大量化瓜就要寻找原因。原因多为:
1.种植密度大,田间郁闭,光照不足,致使光合产物少,小瓜长期不长,发生化瓜。
2.连阴寡照低温或骤然降温,使得黄瓜生长发育失调,营养不良,从而引起化瓜。此为近期发生“化瓜”的主要原因。
3.根系吸收功能受阻,引起化瓜或畸形瓜。
4.喷洒不适宜农药或喷药浓度过高,或受到有害气体毒害,导致叶片正常的生理活动被破坏,以及病虫危害造成功能叶干枯等,植株所制造的养分无法满足结瓜需要时,就发生化瓜。5.茎叶生长弱,大瓜不及时采摘,幼瓜不能得到充足养分而化掉。
解决措施:
1.株距调整。以后栽种时,注意合理密植,以2米7棵黄瓜为宜。当前,可通过吊蔓措施,尽量扩展株行距。
2.调控棚室环境。增温、增光、降湿改善棚内环境条件。保持白天棚温25—32℃、夜温15℃左右,拉大昼夜温差(10—17℃),促棵坐瓜。
3.加强追肥。喷:叶面喷施海绿素+十全大补精+爱多收,5—7天1次,连喷2—3次。冲:万能钾(40斤/亩)+根多旺(10公斤/亩),养根促棵攻瓜。
4.加强病虫害防治,如灰霉病、霜霉病等。同时,要注意及早采瓜,避免坠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