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田盲蝽主要有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中黑盲蝽和牧草盲蝽等,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棉花幼嫩组织汁液,造成“无头苗”、“多头苗”、“破叶疯”,使幼蕾、幼铃脱落。
棉盲蝽
1绿盲蝽成虫2苜蓿盲蝽成虫3中黑盲蝽成虫
4棉叶柄内苜蓿盲蝽卵棉盲蝽成虫飞翔能力强,行动敏捷活跃。主要防治要点是:①冬季清除棉田杂草,消灭越冬卵,压低越冬虫口基数;②春季在苜蓿、苕子及胡萝卜等盲蝽集中场所喷药防治;③棉田合理施肥,及时整枝打杈;④定期调查,及时喷药。真叶期绿盲蝽百株4头,蕾期绿盲蝽或中黑盲蝽百株10~12头,蕾铃期百株25头以上进行药剂防治,6月底至7月初是盲蝽危害盛期,可用辛硫磷、马拉硫磷、丙溴磷、硫丹、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等进行防治,并对周围作物、杂草进行普防;发生严重时,7月中旬可补防一次。
⒈农业防治
前结合积肥除去田埂、路边和坟地的杂草,消灭越冬卵,减少早春虫口基数,收割绿肥不留残茬,翻耕绿肥时全部埋入地下,减少向棉田转移的虫量。科学合理施肥,控制棉花旺长,减轻盲蝽的为害。
⒉化学防治
棉盲蝽的抗药性弱,一般在6月至7月初,可以用药剂防治,适用的药剂有:
①20%林丹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
②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
③20%氰戊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
④50%对硫磷乳油稀释2000倍喷雾。
要每隔5至7天喷一遍药,并做到以上药物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6月上旬棉盲蝽进入为害盛期,应连续喷药2至3次
上一篇: 蝗虫自然天敌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防治花生叶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