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度要恰当。饲养密度和鸡群大小有直接的关系。恰当的密度可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减少应激防止发生啄癖。密度大的鸡群活动受到限制,生长发育受阻,导致均匀度下降;密度小则房舍利用率低。每群鸡以300-500只为宜。饲养密度:1-2周龄18?25只/米2;3-6周龄公鸡5-6只/米2,母鸡8-10只/米2;3-6周龄公鸡5-6只/米2,母鸡8-10只/米2;7-16周龄7-8只/米2;16周龄后5只/米2为宜。
二、饲养要限制。具体做法是将限时、限质、限量三种方法结合进行,4-12周龄每日限饲,即每天喂给定量的饲料。12-15周龄采取1/2限饲,即三天料量两天喂给后,停料一天。16-18周龄用2/5限法,即每周的料量分成5天喂给,中间于星期2、5停料两天。在每一饲养周末随机抽10%鸡只进行个体称重,分别计算出公母鸡的平均体重,并与推荐标准体重对照,如平均体重与推荐标准体重不符,则适当调整喂料的数量。实际体重超过标准时,下周维持上一周给料量,体重低于标准时,每低1%,每只鸡每日增加3-5克料量。
三、断喙要准确。合理断喙对于避免互啄,减少饲料浪费和提高均匀度具有重要意义。首次断喙在4-10日龄,第二次断喙在10周龄以内完成,否则会延迟性成熟。断喙前后3天日粮或饮水中添加VC、VK缓解应激和出血。断喙的手法要准确,用手轻按压鸡的咽喉,使其舌缩回,避免烫伤,使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器刀片要锋利,刀片与鸡喙接触2?3秒,时间短则止血效果不好,且断喙点烧烙不够,有再生的可能,时间长则喙变得敏感,而长得奇形怪状。
四、环境要适宜。鸡舍温度以23-24℃为宜,湿度50%?55%,防止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出现;重视通风、控制光照,把握光照时宜短不宜长、强度宜弱不宜强的原则,防止性早熟;保持垫料清洁干燥,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有利于均匀度的提高。
五、防疫要合理。经常打扫鸡舍及周围环境,及时清粪,定期消毒。加强完善肉种鸡免疫接种程序,科学使用疫苗。这是提高肉种鸡体重均匀度的保证。
一、严格的防疫卫生制度、科学的免疫程序
小鸡进场前,公司根据各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配相应的进口疫苗,同时做好各种卫生防疫消毒工作。苗鸡一到场就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即封闭式育雏,以使鸡群不发病或少发病。如果没有这一措施,或者措施不严,鸡群一旦感染疾病,即使没有死亡,也会带来个体大小不一。所以说,实行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是提高鸡群均匀度的前提与保证。
二、适宜的饲养密度及足够的采食饮水位置
鸡群饲养密度的高低,采食饮水位置的多少,对鸡群均匀度的影响较大,如果饲养密度过大,水位不足,料位不够,将会导致鸡群发育不整齐,所以,我们应该给鸡群发育不整齐,所以,我们应该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育雏期:饲养密度为11只/m2,采食位置15cm/只(料槽),饮水位置为 1.5cm/只;育成期:饲养密度为6只/m2,采食分别为母鸡15cm、公鸡20cm,饮水位置母鸡为2.5cm、公鸡为4cm。
三、选择适宜的限饲方法
为了提高鸡群的均匀度,控制鸡群的体重与体型,我们对种鸡必须进行限饲,限饲的方法有限时、限质、限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通常1-7天自由采食,第二周控制料量,第三周开始用四三法,即每周喂料4天,停饲且,但不能连续停饲2天(即隔日),此种方法使用到17周,再改为五二法至20周,实践证明,育成前期采用四三法,由于喂料日的料量较多,每只鸡都有充分的采食时间,这种方法很利于提高鸡群的均匀度,17-20周五二法的过渡,又避免了喂料日料量超高峰的出现。
四、对鸡群定期称量、随机抽样
称重的主要目的是检验限饲的效果和掌握鸡群的均匀度,所以,我们必须在每周最后一次的停饲日对鸡群进行称重,一般随机抽样10%,计算其平均体重,根据体重大小(与标准相比),决定下一周饲料量,同时以平均体重±10%以内的鸡占总抽样鸡数,求得鸡群的均匀度。为了确保称重的效果,我们在称重时,必须随机抽样。另外,称重器的读数在20克以内。
上一篇: 农用水泵型号的识别?
下一篇: 对新建蕉园进行整体规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