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犊牛腹泻是由何种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临床表现大体一致,即脱水,酸中毒和排出稀粪。因此,要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为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①把握两个时机,初期缓泻和适时止泻。缓泻是当病犊排粪迟滞,胃肠鼓胀,或虽排恶臭稀粪但排粪并不通畅时采取的措施。缓泻可应用人工盐、大黄苏打片或石腊油等加适量防腐消毒药内服。止泻适用于肠内积粪已基本排除,粪便臭味不大而仍泻下不止。病犊明显脱水者,可用收敛药如鞣酸蛋白或吸附剂木炭末内服。对于腹泻时间较长,粪便虽有恶臭味,并混有脓血时不宜用泻剂,也不宜止泻,应当着重消炎和补液解毒。
②坚持三个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③加强四项措施。消炎,强心,补液,护理。实践证明,补充体液防止犊牛脱水,会大大提高治愈率。补液要注重抓住“早”和“足”两个环节,即早补液补足液。每日3次~4次每次1500毫升~3000毫升,并注意补碱,当发生酸中毒时,在输液时加入1.1%氯化钾100毫升,可解除犊牛低血钾症,提高治愈率。
④注意中西医结合。对于饮食性腹泻(伤乳泻)可用焦三仙10克,枳实、厚朴各6克,栀子、黄芩各9克,水煎灌服,并绝食或减食8小时~12小时。对犊牛副伤寒、大肠杆菌感染等宜用葛根、黄连、黄芩各10克~15克,乌梅(去核)、诃子、姜黄各10克,车前子40克,甘草5克水煎灌服。配合消炎补液。对于病毒性腹泻可用苍术10克,厚朴、陈皮、干姜、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各9克,甘草6克,诃子5克水煎取汁灌服。配合强心补液。此外,后海穴(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处)注射10毫升~30毫升黄连素也有较好疗效。亦可取母牛血液100毫升~2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或用20毫升~30毫升一次皮下注射。
①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怀孕母牛,特别是妊娠后期母牛饲养管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初乳的质量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因此,对妊娠母牛要合理供应饲料,饲料配比要适当,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勿使饥饿或过饱,确保母牛有良好的营养水平,使其产后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母牛乳房要保持清洁。有条件的奶牛场或养牛专业户,可于产前给母牛接种大肠杆菌疫苗、冠状病毒疫苗等,以使犊牛产生主动免疫;要保证干草喂量,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和产后酮病的发生,以减少犊牛中毒性腹泻出现的可能;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母牛要适当运动;产房要宽敞、通风、干燥、阳光充足,消毒工作应经常持久;产圈、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定期消毒,特别是对母牛产犊过程中的排出物和产后母牛排出的污物要及时清除;牛舍地面每日用清水冲洗,每隔7天~10天用碱水冲洗食槽和地面;凡进入产房的牛,每日刷拭躯体1次~2次,用消毒药对母牛后躯进行喷洒消毒,使牛体清洁。
②犊牛的饲养。新生犊牛在出生30分钟内一定要吃到初乳,因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能增强犊牛的免疫能力。同时饲喂犊牛要做到“三定”,即“定时、定量、定温”,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犊牛在30日龄~40日龄,哺喂量可按初生体重的1/10~1/15计算,1个月后可逐渐使全乳的喂量减少一半,用等量的脱脂乳代替。2月龄后停止饲喂全乳,每日供给一次脱脂乳,同时补充维生素A、D及其他脂溶性维生素。饲喂发酵初乳能有效预防犊牛腹泻。初乳发酵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为10℃~12℃。每天可加入初乳重量1%的丙酸或0.7%的醋酸作为防腐剂。保证饮乳卫生和饮乳质量,严禁饲喂劣质牛乳和发酵、变质、腐败的牛乳。应将初乳和牛奶加热到36℃~38℃后饲喂。
治疗发病后要及时医治,可喂服磺胺脒、苏打粉各4克~6克,乳酶生2克~3克,一次内服,每天2次~3次,连服3天~5天;新霉素、链霉素等1.5克~3克,苏打粉3克~6克,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3天~5天。病情重者要肌注抗生素,静注复方生理盐水、葡萄糖等。对脱水严重的要大量补充液体,可用5%葡萄糖盐水3000毫升、20%葡萄糖液300毫升、5%碳酸氢钠液250毫升、20%安钠咖液1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体温升高的病牛肌注安痛定、地塞米松、利巴韦林。
对于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可以减轻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促使病牛康复。目前,对预防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我国已生产一种弱毒冻干苗,可接种于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接种后表现安全,接种后14天可产生抗体,并维持1年以上的免疫力。
上一篇: 肉牛发生酒糟中毒如何解救?
下一篇: 秧青的入药部位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