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饲料作物、牧草 > 怎样栽培柽麻和聚合草? 饲料作物、牧草

怎样栽培柽麻和聚合草?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聚合草栽培一、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聚合草抗逆性和生长能力强。栽培地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肥沃土壤,也可利用河堤、各类滩地、荒山荒坡、果园林下及各类废弃地种植。聚合草喜水喜肥,施肥后增产效果显著。各种农家肥、厩肥或圈肥均可施用,施用猪粪尿效果尤为显著。

  2.栽植。聚合草以无性繁殖为主,目前主要以切根繁殖。栽植密度取决于种根品质、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土壤肥力差、管理水平低的实行密植栽培,行株距为50厘米x40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3000-3500株;土壤肥沃的地块,行株距为70厘米x50厘米或60厘米x50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1800-2000株,其中以60厘米x50厘米产量为最高。

  3.切根繁殖方法。聚合草再生能力强,切断根部能从顶端切口处形成层中产生新芽。凡直径0.3厘米以上的主侧根、支根均可做根苗用。种根切段大小根据种根数量确定,一般切段长度为2-5厘米。根粗不小于0.8厘米,长5厘米以上的根,可垂直(即纵向)切成2瓣,直径1.5厘米以上的根可垂直切成4瓣或6瓣。

  二、采收

  聚合草的饲用部分是叶和茎枝,每年可刈割4-5次,栽植当年可割取1-2次。利用日的不同,刈割时期也有差异。用作青饲料,在现蕾至开花期产量高,营养丰富,为收获适期;用作青贮或调制干草,应在干物质含量较高的盛花期刈割。收获过晚,茎叶变黄,茎秆变老,产量和品质均下降,也影响下一次刈割的产量,并减少刈割次数。收割过早,产量低,养分含量少,总干物质产量低,而且根部积累的营养物质少,影响再生能力。割青还应按饲喂对象而定:喂牛、羊、猪,宜割老,喂鸡、鸭、鹅、兔、鸵鸟,宜割嫩。聚合草的收割留茬高度对产量影响较大,贴地刘割虽然产量高,但返青慢,后几茬产量低。留茬过高,损失浪费严重,一般留茬高5-6厘米。最后一次收割应在停止生长前30天完成,以便有足够的再生期,利于越冬芽形成良好,安全越冬。

柽麻栽培:柽麻生长期短,速生早发,其出苗和生长都比较快。适宜的发芽温度为20℃~30℃,温度低出苗慢,温度高出苗快。在日平均气温14℃~15℃时,播种后 7~8天出苗,出苗后6~7天出现第一片真叶;在日平均气温25℃时,播种后2~3天出苗,出苗后第二天即可出现第一片真叶。苗期一般15~25天,随播种时期和气候条件而异。在叶片7~8片、株高10~20厘米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期内如果水分和养分能比较充足的供应,则干物质积累快,现蕾早而多。现蕾一般在出苗后40~60天开始,现蕾后10天左右开花,开花后5~6天子房膨大形成幼小荚果。柽麻的蕾花较多,通常有数百朵/株,花期较长,在黄淮一带,春播柽麻6月中旬开始现蕾,7月上旬开始开花到10月上旬开花结束,历时约90天。南方地区花期时间更长。整株从开花到荚果成熟约需70~90天,全田从开花到荚果成熟,在黄淮一带约需100~200天,江苏扬州地区地区200天左右,华南地区为250天左右。从现蕾到开花结束,营养生长同时也在旺盛地进行,干物重迅速增长,约一半的干物质积累在此阶段形成。柽麻需水量比较低,具有较强的耐早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瘠薄的土壤上,只要播期适宜,增施磷肥,种植管理得当,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鲜草量。在pH值4.5~9范围内可以种植,表层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3%时能正常生长,但在低洼重粘土上种植生长较差。

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或药剂(甲醛或0.3%多菌灵胶悬剂)处理。播种量一般3~5公斤,春播及土壤粘重的地区播种量可稍大一些,夏播或砂质土地区,播种量可稍少一些。在播种时以磷肥作基肥,是提高鲜草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枯萎病是柽麻常见的病害,忌重茬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