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农药使用中常会出现哪些问题? 其他蔬菜

农药使用中常会出现哪些问题?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防治对象不明确】作物生长期中往往是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不了解各种病虫的生物学及生活习性而滥用农药,如用拟除虫菊酯防治红蜘蛛,甚至用杀虫剂防治病害。

喷药时间欠佳 抓不住最佳防治时期有两种情况,一是打药不及时,不见病虫不打药,看见病虫大量发生了再打药,以至延误了打药的最佳时间,以后虽连连用药,但收效甚微;另一种情况是不按指标用药,见虫就治,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随时都可以少数病斑或害虫,见虫就治,见病就防,有虫无虫打保险药、放心药,浪费人才、财力。

2、【喷药质量差】打药时怕费力,图省事,药液布不到位、不均匀,植株内膛、叶背面往往不着药,有的随意加大喷雾器片口径,甚至将片去掉,使喷出的药液不均匀接触虫体,这样就难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不看天气、时间、随意用药 不顾高温、高湿、刮风等天气,随意打药造成防治效果差,甚至发生药害或人员中毒。

3、【害虫产生抗药性】第一,用药品种单一,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使害虫很快产生抗药性;第二,随意加大用药浓度和药量,许多人认为某药使用后2—3分钟见虫死就认为该药或浓度有效,否则加大用药量,结果使害虫很快产生抗药性。

4、【药物混配不当】不清楚农药的特性与功能,盲目混配,导致药效降低或发生药害。 忽视生物控制作用 喷药不注意保护天敌,习惯用对硫磷等广谱性剧毒农药,造成大量杀伤天敌,尽管频繁用药,效果却不佳,并使害虫更加猖獗。

不按农药限定浓度,随意加大用药量。一般农药出售时都标有防治病虫害的用量标准说明书,但许多菜农不按推荐剂量进行配制,而是错误地认为剂量越大防效越好,随意
加大用药量,结果容易使病虫产生抗性,剂量过大时会造成蔬菜药害和增加环境污染。
   随意混用农药。一些菜农为了贪图方便,不管农药的特性,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或与化肥混合使用,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降低了药效,甚至会出现药害。
   使用高毒农药。由于病虫害对农药产生抗性,降低了农药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在高温期间遇到虫害暴发,难以控制,部分菜农不顾一切地长期使用单一农药,甚至到病虫产生抗性也不停止,结果药量越用越大,抗性越来越强,天敌越来越少,害虫越来越猖獗。
   盲目使用农药。有的菜农种菜水平低下,对病虫害又缺乏鉴别能力,见别人防病治虫,不管自己菜地病虫害有没有达到防治指标,盲目用药,造成劳民伤财。
  针对上述问题,提请广大菜农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前提,防治害虫要坚持“治早、治小”,防治病害要掌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药。特别应注意:
   交替用药。在防病治虫时,提倡不同类型、不同种类农药合理交替,以有效地防止病虫产生抗性。
   对症下药。根据蔬菜所发生的病虫害,正确选择农药。如锐劲特对小菜蛾有效,而对夜蛾类效果就差,因此在选择药剂时应注意。
   适时用药。病虫害发生初期,就要及时喷药控制。如在蚜虫和螨类点、片发生初期,就要及时喷药控制,如能及时挑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害初发时,喷药封锁其发病中心,可有效防止病害蔓延。
   安全用药。一是严格掌握用药量,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呋喃丹、氧化乐果、杀虫脒等。二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即规定最后一次施药距蔬菜采收期的安全天数以减少农药残留量。
合理混用农药。科学合理混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不但能增强药效,提高防效,还可省工省本,提高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