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栽培季节。黑木耳子实体最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低于15℃出耳困难,温度高于27℃耳片薄,色也淡;温度再高,子实体发生自溶,造成失败。所以,地栽黑木耳宜在春、秋季进行。
②配制培养料。袋栽黑木耳的培养料来源广泛,各地都可就地取料选用。目前,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一是木屑培养料:粗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二是复合培养料:玉米芯40%,木屑30%,碎稻草20%,麦麸8%,糖、石膏各1%。三是玉米芯培养料:粉碎的玉米芯79%,米糠20%,石膏粉1%。
③装袋与灭菌。目前,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有多种,如:瓶装栽培、菌砖栽培、塑料袋栽培等。其中塑料袋栽培的产量高,是广受耳农采用的主要方式。
目前,常用常压蒸汽灭菌,也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料袋装入常压灭菌锅后,用旺火猛烧,一直持续10个小时灭菌才能有效。在整个10小时灭菌过程中,锅内温度必须达到100℃。灭菌前,锅内要加足水,锅要盖严实。灭菌过程中锅内水量不足时,要及时加足,严防烧干锅;锅盖下漏气,底火燃烧部位不均都可产生灭菌死角。要随时排除。
④接种。经过灭菌的袋料,料温降到30℃以下时,移到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开始接种。
接种前,操作人员将手用来苏儿水洗净后,从接种箱套袖处伸入箱内,再用酒精棉球将箱壁擦一遍。接种工具要在酒精灯上反复灼浇,达到无菌状态。
如在接种室接种,接种室要严格消毒灭菌,每立方米空间用5克高锰酸钾、10毫升甲醛熏蒸灭菌2小时。
接种工具有多种。一般采用不锈钢及竹质的长柄两头勺。每瓶二级种可接17―20袋。
⑤培养室发菌管理。接菌后的料袋,称为菌袋。这时,菌袋要移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采用空屋、塑料大棚均可。要进行全室彻底消毒。菌袋 一层层摆放,也可“井”字形重叠摆放。在气候较低时节接种的,可将菌袋堆放,盖上草帘,增温,加速菌丝定植。菌丝定植后,把菌袋分开摆放。
培养室内的四壁要悬挂温度计,发菌期各阶段的适宜温度,通过门窗及通气口的开闭来调节。
接种后15天内,是菌丝萌动阶段。这时室内温度头3天以27℃为宜,使菌丝在适宜温度下加快吸收营养、定植外延,加快占领料体,菌丝发育茁壮。但这时室温不能高于28℃。
一般发菌到10天左右,袋内菌丝生长旺盛。这时,室温要降到25℃(因袋温比室温高2―3℃)。
发菌半月以后,是菌丝分解吸收营养最强时期,菌丝白、粗、健壮,新陈代谢加快,袋内温度继续上升,室温应降至24℃。
发菌30天以后,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菌丝进入生理成熟阶段。这时室温控制在19℃左右。
黑木耳是好气性菌类。新鲜空气是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必备条件。有了新鲜空气才能维持菌丝的正常代谢作用。所以,每天必须通风换气l―2次,每次30分钟,以保证向菌丝供氧。
菌丝培养阶段需要黑暗环境。耳农称“暗壮”。黑木耳菌丝遇到光的照射易生耳芽,这是菌丝在生理成熟前的“早产”现象,会严重影响日后产量。所以,要求培养室门窗用黑布遮光。但要保持通风。菌丝长满袋时,可进行曝光,以促进耳芽的形成。
在菌袋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杂菌。正常菌块为纯白色,如发现黄、绿、黑等颜色斑块,即为杂菌,应挑出放另室培养。如发现红色链孢菌,要剔除烧掉或深埋。
⑥露地袋栽管理。目前,露地袋栽黑木耳常用塑料大棚或小塑料拱棚。小拱棚资金投入少,管理方便,耳农愿意采用。
在夏季高温期,日照强烈,草帘要盖严实,这样既可减少光照又可降温;秋季日照渐弱,草帘可盖稀疏些,使子实体多得光照和热。
当木耳叶片里面(腹面)略有白色孢子时,边缘稍有内卷,说明木耳已成熟,要及时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使木耳缩水增强拉力,便于采收又便于耳根的带出。
上一篇: 西葫芦结瓜期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防治牛产后胎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