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龙虾养殖刚刚起步,加之在粗养条件下发病较少,研究小龙虾虾病危害的时间也较短,目前对许多问题尚未完全了解,特别是病毒性疾病至今仍不能有效治疗。对待虾病应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一 烂鳃病
病原为细菌感染,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方法:经常清楚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薪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ml/L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用漂白粉2g/m3 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 烂尾病
是由于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水泡,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防治方法: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匀,防止虾因饲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发生此病,用茶粕15—20g/m3 浸液全池泼洒,或用生石灰5—6公斤/亩溶水全池泼洒。
三 黑鳃病
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保持水体清洁,溶氧充足,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患病虾用3%—5%的食盐水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或用亚甲基蓝10克/立方米溶水全池泼洒。
上一篇: 茉莉花如何扦插育苗?
下一篇: 小麦后期如何管理可以提高千粒重?